周六去看了《刺杀盖世太保》,整个电影厅只有寥寥几位观众,上座率不高。这和宣传不力、排片档期不在黄金时间段有关。另外二战题材受众不多也是原因。可惜了一部有意思的片子,感觉必须为它说几句,好了,直奔主题。
印象最深的几个死亡场景:
1、纳粹入室抓人时,各位地下反抗军成员满屋子找药。反应极其神速,一见纳粹警察进门,舍生忘死扑向卧室,翻出氰化钾,如饥似渴服下,再心满意足死去。可见盖世太保手段之残忍,落入他们手中只能用“唯求速死”形容了。
2、捷克地下反抗军领袖,在海德里希带队包围住宅时,淡定冷静,掏出捷克冲锋枪面对房门,哗啦啦解决掉头一批冲进门的警察后,从容踏出阳台,俯视大街上的人群和警察,扔掉机枪,掏出手枪对准太阳穴嘣一声,也是唯求速死。期间如流水行云的一系列动作,是对生命毫无眷恋的坚决,对死亡毫不犹豫的拥抱。
3、海德里希被炸弹炸伤后,顽强爬起来,挣扎着奋勇追捕刺客,直至不支倒地。我知道把“顽强、奋勇”用在一个纳粹身上是不妥的,但从他那方的阵营角度看,他确实撑得起这两个词。临死前,一再叮嘱妻子要相信元首,托上司将他的清除犹太人计划交给希特勒,至死念念不忘害人,带着残念回到他的地狱。也算对他的元首和事业鞠躬尽瘁了。
4、跪着被纳粹屠杀的百姓,没有挣扎、求饶、痛哭、惨叫,神情麻木冷静,舍弃了任何求生念头,知道躲不过,不如眼一闭就过去了。
5、刺杀海德里希的两名捷克籍英军,在教堂枪战后,退至地下室,德军企图灌水将他们逼出来。此时两人迸发出的求生意志令人同情:在水位不断上涨的威胁下,发了疯地凿墙壁,妄想墙壁背面就是下水道。人在绝境下,即使是根飘渺的稻草也不放过。直至水面逼近,绝望中互相打气,携手开枪自杀。这两位英军面对死亡的态度,与前面几位的决绝和无畏明显不同。两名英军来自自由民主的社会,对爱情有着美好的计划,对结束战争后的和平世界充满希望,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因此他们对死亡的降临是不甘的,恐惧慌张,挣扎求生。对比之下,生活在纳粹占领区的人,百姓也好,纳粹军官也好,对死亡有着麻木的冷静镇定,自杀也来得更干脆和毫不犹豫,真正做到视死如归。因为在那个人命如纸脆弱的环境中,死亡算不得什么。现实令他们生无可恋,死又何惧。
选角失败的海德里希
电影前半部可说是海德里希的传记,而海德里希选角的失败,使整部电影的效果大打折扣。电影里的海德里希整一个就是个狂躁的发酵面包,明显就是被法国人丑化了。阴毒和凶狠全写在脸上,恨不得告诉观众我是嗜杀的狂魔。下面两图是海德里希真人,对比一下,判若云泥。海德里希是精英中的精英,历史给它的评价是“才貌双全、智勇双全、文武双全”。相貌俊美,金发碧眼,体魄精瘦健壮,典型的日耳曼人的外表。体育和音乐天赋过人。田径十项全能,现代五项运动选手,曾马拉松横跑过德国。国家级击剑高手。驾驶战斗机执行过几十次任务。小提琴演奏催人泪下,早期就是靠着拉得一手好提琴,结识了各路高官,为日后的仕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性格冷静残忍,智商超人,福尔摩斯般的头脑,对情报信息有着过人的精准直觉。正是优雅俊美阳光的外表,同黑暗灵魂的分裂,成为二战的传奇人物,人称“黑王子”。海德里希卓越的外貌才能和罪恶,充分证明了那句话“没有良知和道德的约束和规范,追求卓越的生命冲动将如同泛滥的河流,能够造成何等的灾害。”
海德里希被刺杀后,连累布拉格附近的一个村庄,被纳粹军队屠村,其中包括100多名儿童。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儿童节。可见,需要节日的事都不是好事。期望不需要儿童节的那一天能够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