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可总是拉着我乐此不疲地玩各种游戏,过家家、贴贴纸、捏橡皮泥......只要我在家中,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不由自主地奉献给她。
01
有个游戏是磁性贴板,就是各种形状的磁性积木,然后通过组合,变成类似大象、鲜花、轮船等模样。
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可两岁多,她饶有兴趣地自己在那随意摆放。不过没一会,她就觉得无趣了,一个劲喊着:“妈妈弄,妈妈弄。”
我当时很想再激发一会她自己的创意,担心自己刻板的思维会影响到她,因为记得有很多育儿的指导也说过,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划定模式,会导致画地为牢,反而影响她的发挥,其实这样完全没必要。因为很明显,可可有点不耐烦了,她并不想自己摆下去。
于是,我便按照游戏中既定的图案开始一块块摆起来,可可在旁边很认真地看着。当摆好大象的腿,正打算摆它的鼻子时,可可突然打断我,说:“我会了,我来!”
她拿过我手中的贴板,很仔细地摆弄着,放到了鼻子的位置,应该是有点歪了,我随即说道:“有点歪了哦,再正一正。”于是可可用她的小手再次耐心地拨弄着,一头大象终于摆好了。
可可看了我一眼,我笑着,拍着手夸她:“可可真棒!这么快就学会摆小象了!”
可可乐开了花,接着把摆好的磁板拨弄乱了,说:“我再摆一次。”于是又开始按照刚开始我示范的那样,继续摆弄着手里的磁板。
当然,第二次她还是无法全程独自完成整个拼摆过程的。于是,我在感觉她有点迷惑的时候,适时提醒她一下,比如说“这次是不是该摆上耳朵了?那块方形的磁板是不是像耳朵啊。”如果我说多了,可可会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别说话,我自己摆。”但更多时候,她会在我的指引下迅速找到下一个需要做的步骤。
有时候,可可会有挫败感,尤其是在明显手部动作不协调的时候,也许是因为磁性太强,与底板贴得太紧的原因,她努力拨弄了半天,磁板也没有达到她预想的位置,她就会很着急地大喊:“还是这样,还是这样!”我赶紧鼓励她:“宝贝,别着急。”然后伸手轻轻拨弄了一下,说:“这样不就好了么,轻轻推推这里。”可可拿开我的手,自己也上去推了推,然后自言自语着:“好了。”
后来,可可便可以自己独自完成这项游戏了,也会有不少创意的摆法,但是我必须依旧做她的观众,不同的是,我很少会去主动打扰她。
奶奶说,还是妈妈亲啊,只要妈妈在家,可可就只想和妈妈玩,谁都不找。有一次,我试着问可可,你为啥不找爷爷奶奶玩游戏啊,他们也想和你玩啊。听到回答我很意外。可可脱口而出:“不要,我找妈妈玩,爷爷不会。”
当时我就想,游戏谁不会玩啊,你这个小家伙还这么挑剔。后来,我又仔细想了这个问题,真的每个大人都懂得如何和孩子玩游戏吗?
02
来自俄国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与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他人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结果,这样的交流将有助于他人把促进自己智力发展的文化工具传递给孩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是从人际交往中的智力交流演变到个体自身的智力发展的过程,儿童是成人的“学徒”。儿童单独行动固然是有意义的,但是若能与另一个具备更多能力和知识的人一起合作,将使得这种能力达到最大化,最终体现出最终的能力极限。
因此,维果斯基提出了十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儿童自身达到的成就与在他人帮助下能达到的成就之间的距离,而这也是教学能发挥的最大作用所在。
Tharp和Gallimore在1988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他们在维果斯基的基础上将“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描述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在独立前主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大人可以示范如何做,并及时指出对和错的标准,帮助儿童及时关注自己的目标,并一步步达成它。
第二阶段:儿童不需要大人陪伴便可以独自完成任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是在不断回忆和自我指导,这表示学习从接受他人指导到了自我指导的阶段。
第三阶段:儿童在经过重复练习后,可以脱离自我指导,而自发地完成一系列思考和行为,也就是发生了知识的内化。
03
儿童的天性注定对游戏这种极富想象力的活动是最感兴趣的,儿童与成人之间最流畅的交流就来自于一起游戏的过程。
那,当我们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除了童真,还在玩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幼龄时期的孩子,无论是玩耍还是正儿八经地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学习。
成人又如何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成长呢?
20世纪80年到90年代间,戴维.伍德和他的同事们就“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出了对于成人指导孩子这个行为有着很强可操作性的“脚手架概念”。
这个概念产生于伍德等人观察母亲帮助那些3到4岁的孩子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目标任务就是用一套木块订立成金字塔的形状。这个过程中,很多策略会不经意间被母亲用到(以下策略文字根据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一书中的描述精简而成)。
不管技巧是怎样的,伍德指出,关键有两条:
一是成人提供帮助的时机要对,是在孩子明显遇到困难的时候;
二是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的时候,不要随意干涉。
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游戏过程的节奏把控几乎都取决于父母。父母的行为可以灵活多变,但是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调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切不可三心二意,而且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更要有足够的耐心。
04
我想,我确实明白了为何可可喜欢和我玩游戏,因为我其实已经在无意识地运用上文中所叙述的策略与孩子在进行有效的交流。
从这里也说明,真的不是所有来自成人的帮助都有效。
一来成人对孩子的敏感度不同,我们需要对孩子的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到他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很考验自己的能力和耐心。二来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儿童愿意接受你帮助的前提。如果我不是奉献了自己在家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经常给孩子鼓励,我想她肯定不会那么自由地与我分享游戏的快乐,然后接受在我的指导下努力,因为她知道她的努力一定会被我肯定和赞扬。
我记得罗振宇在节目中说最好的学习环境是“提供反馈”,我想这正是“最近学习区”的最好变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和希望得到反馈,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觉得玩游戏就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沾沾自喜地得空跑去刷手机。如果他们愿意让你参与进去,我想这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当然,如果这些小天使了不愿意你打扰,那我们也不要去随意干涉吧。
推荐阅读:育儿系列文章目录(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