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立孝,为国家立功,为苍生立命,为儿孙立言,一德一心,以争千秋 ——王仁峰
外公回家后告诉家里人他要去当兵的想法后得到了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所有人的支持,在当时来看能够上高中是非常难得的,家里人都希望外公能有更大的出息。
当时已经过了中秋,要想报名参军只能等来年春季的招兵,不过这也给了外公充分的准备时间,他当时的身体十分瘦弱单薄,典型的书生形象。
从此外公把干活当做锻炼身体,下工后还要在家里的院子里利用树木吊单杠,居然练就了一身肌肉,身板也强壮起来了。现在外公还常常和我们说老屋后院的那几棵老树是大功臣,搬到农村集体农庄后还常常跑回去怀旧。
然而当时的政治运动愈演愈烈,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潮,第二年的春天外公左等右等等不来那一纸招兵政令。家里人几乎跑断了腿,队里县里去了不下几十次磨破了几双鞋也没有一星半点的消息,那个时候上山下乡没有车路上也没有吃的,带点干粮全靠一双腿跑几十公里的泥巴路,听外公说他到现在走路还那么快,就是那时候跑县城锻炼出来的。
就在往年招兵工作已经要结束的时候政策终于下来了,可是却如一道晴天霹雳砸中了外公,当年由于政治环境复杂,政治运动高潮迭起国家决定停止当年的招兵工作,那一整个春天对外公来说都是难熬的,你想象不到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他无书可读,当兵报国无门的心情,即使到了现在外公还在遗憾当时没有读书这件事,每每在新闻报纸上看见一些读书“无用论”的歪理邪说总是拍桌泄愤,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有书不读的行径怀有很大的意见。
痛苦过后一切回归正轨,生活依旧是插秧、割麦、算算账……
时光荏苒,很快又是一年,虽然对当兵已经不抱希望,但内心深处外公又渴望来一次政策逆转。也许是外公的祈祷起了作用也许是国家需要像外公那样的好男儿。招兵政策果然在当年就恢复了。当大队书记来跑来告诉还在稻田里插秧的外公时,他兴奋地绕着田埂跑了十几圈,整个人都沸腾了。顾不上卷起的泥裤脚光着脚板就要跟人家走去招兵处,着实出了一次洋相。后来在别人的安抚劝说下才冷静下来。
第二天公鸡还没打鸣外公就从床上爬起来赶路去县里的征兵处,当时也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结果到了县城天还没亮。于是他跑去了离得很近的曾经的学校,对着那面写满了他一腔热血的墙壁暗暗发誓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