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现实
托马斯·莫尔、圣西门、欧文等的空想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居然在比较薄弱的资本主义国家母体中轰然出世。面临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必要的,一方面要全力应付战争,一方面想过渡到共产主义。战争打赢了,可是直接跨进共产主义是不现实的。于是,列宁采取“退一步,进两步”的办法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政治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壮大了声势(政治大国)。至斯大林上台,工业落后,国防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其虎视眈眈,欲灭之而后快,如何才能立而不倒呢,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磕磕碰碰前进迎战法西斯
利利索索解放兄弟国家
苏联建设的成就是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急速取的,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结构、民生)。这种立竿见影的成效使资本主义国家惊叹不已,从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模式被固定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一种固定模式就绝对化了,违背了规律。
德国法西斯的进攻,迫使苏联中断“三五计划”,好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打好了底子,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国自开战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再挫德军,既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又打乱希特勒东线战略部署,二战出现转折点,苏联的底气足起来了。大战结束前夕积极活动于国际舞台,1943年11月,参加开罗会晤,主要是想办法让中国坚持抵抗日本以便集中精神对付德国。1944-1945年,西进攻打德国,一路解放了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七国(这些国家建立了亲苏政府,先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策划战后安排,并以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为名,索要中国的部分利益。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之后于1945年7月参加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是重要角色。
和平建设中的大哥
美国冷战中的对手
二战中,苏联付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的代价,战后决心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创伤。从战败国运走一切可以运走的东西(包括铁轨、机器、设备),同时充分利用从战败国得到的赔偿。农业集体化扩展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工业上斯大林依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外政策是建立西方大国与苏联之间的缓冲地带(确保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实质是大国沙文主义,在东欧扩张,甚至大清洗,种上仇恨的种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一度密切。德国的分裂后,东德在苏联扶持下,1949年10月7日也成为社会国家。加上亚洲朝鲜、越南、拉美古巴,社会主义阵营扩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在冷战中以苏联马首是瞻(经互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是指除武力以外的一切对抗方式,包含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竞争。冷战是美国发起的,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至1991年苏联解体,历经44年。二战后的苏联算是政治军事大国,但经济上与美国悬殊较大,所以苏联建设中以抓经济来支撑军备竞赛,相当于打肿脸充胖子,而且经济建设模式已经僵化,没有弹性,没有活力。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为了改变苏联经济困难,特别是粮食危机,他认为搞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斯大林模式影响太深,苏联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要改革就要解绑,就得硬着头皮打破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苏共二十大召开,会后又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对个人崇拜进行猛烈批判(过火了)。接着开始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改革,大肆开荒,农产品不再义务交售(国家收购),工业上的管理体制相对放松。整个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世界上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但是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违背自然规律去搞广种薄收的事情,粮食问题没解决,最终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宣告失败。
1964年波捏日列夫上台,改革的重点在工业上,重点的重点在重工业(国防工业),与美国军备竞赛白热化,十多年时间,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与美国匹敌,洲际弹道导弹超过美国,所以争霸中与美国相比,略显优势。但是,轻工业、新兴工业落后的苏联难以保持高投入,高消费。同样,此时的东欧国家政治经济都出现问题,也在推行经济改革,可效果太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这些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使他们越来越怀疑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南斯拉夫铁托是最早醒悟的)。
东欧的剧变
苏联的解体
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了3年的经济改革无成效,1988年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否定并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搞所谓“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实质是走改良资本主义道路,造成了国内政局混乱和民族分裂,造成了社会主义世界的剧烈动荡(思想混乱、局势失控、分裂趋势)。东欧国家开始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也实行政治多元化,在两三年时间内,面目全非,政治上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经济上资产阶级私有化。1990年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不受控制,此后又有5各东欧国家退出联盟。1991年8月19日的苏联,苏联共产党的高级官员发动政变,想推翻戈尔巴乔夫维持原来的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被镇压(俄罗斯联邦的叶利钦给戈尔巴乔夫撑了腰)。“8.19”事件后,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决定成立独联体。12月21日,11个国家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红旗降了下来。
一种僵化模式的烟消云散
一种生机勃勃的成功发展
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涅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不无些道理,在斯大林模式上修补,犹如重疾之人只打针吃药,不动大手术是不行的,只会越来越糟糕。东欧剧,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界得意洋洋,但是那只是一种僵化模式的结束。毛主席说“自古以来就没有救世主”,中国革命走出了符合国情的特色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受模式影响过,但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改革开放走出了特色的建设道路;而今面临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正昂首阔步向前,“两个一百年”和“一个梦想”,目标是明明确确的,道路是自信满满的。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