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认为赞扬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行为的好处,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所以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人们对赞扬的另一种看法是能给予孩子自尊。其实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鼓励的长期效果是它能让孩子自信。
如果我们不知道对孩子所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想想下面这些问题: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举两个例子来理解鼓励和赞扬的不同:
1.八岁的小红帮妈妈打扫了家里,扫地,拖地,擦桌子,摆放物品,并且把垃圾扔到了楼下。妈妈很开心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欣赏和感激:
妈妈: 家里现在好干净呀,感觉房子都变大了。原来桌子很乱,地上也有垃圾,现在都可以光脚走了,你一定很累了。
小红:对呀,我费了好大的劲打扰的,有点累。
妈妈:看着干净的房子,心情好舒畅呀。谢谢你的劳动和付出。
小红:我也很我开心。
妈妈的话让小红很开心,为自己的劳动感到自豪。
2.十二岁的小花正画着一幅画,爸爸走过来看到了欢呼道:“哇塞,我的女儿,你真棒!你简直太有天赋了,画画高手呀!” 小花放下画笔默默走开,爸爸的称赞让她难以画下去,因为她在心里对自己说:“爸爸认为我是个画画天才,可是班里还有很多孩子比我画的好多了,而我这幅画也画了看几遍了,如果换另一幅我可能就画不了这么好了,在画下一幅画暴露自己不是画画高手之前我还是先停笔吧。”
第一个例子记妈妈的评价首先是真诚的,并且描述了孩子打扫后房子的变化和承认孩子的辛苦,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描述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具体做好了一些事情的,认为自己是可以做好事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例子里爸爸的评价难免有些夸张,不够真诚,只看到了一幅画就给出孩子“画画高手”的评价,而孩子心里却不是这么认为自己的,大人的话和孩子听到后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产生了矛盾,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心想“爸爸我没有那么厉害呀,爸爸我不想让你失望,那我还是不要做了,这样我会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