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是我的一位好友,乐观,开朗,热情,善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两个都觉得自己和对方在很多方面都无比的相像,如:都习惯于先照顾别人的感受,哪怕是委屈自己;都比较情绪化,有时自信满满,有时又彻底无助;一起吃饭的时候都爱抢着买单等等。
一次聊天说起她的老公,鑫的评价是:加班狂,哪怕是节假日也要在办公室将手头的事情忙完为止。听到她这么说,我竟也有种自己和他老公很相像的感觉,至少在完成手头工作这件事情上。
有了这次觉察之后,我开始反观自己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惊奇地发现,从他们身上,我总能找到和自己比较相像的部分,只不过是相像部分多与少的不同而已。
再深入地去觉察后,我发现,不仅我和自己喜欢的朋友身上有相像的部分,即便是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的身上,我依然能找到相似的部分。比如我特别不喜欢说话慢吞吞又词不达意的人,听他们说话会有一种吃包子一口咬不到馅儿的感觉。每每这时候,我总会忍不住地想要打断他们,或者自己心里会莫名地升腾起一股怒火想要发泄。然而当我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后发现,我在参加工作后的前两年,工作中常有词不达意的情况发生,哪怕是现在,有的时候也仍然会不自觉地绕了个大圈子才回到想要表述的中心思想上来。而这样的表述让我觉得是自己精炼能力不够的表现,是我自己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会要求自己说话要简练,直达要表述内容的核心,并且一般会列出个一二三来。
有了这次的觉察和体会后,我突然明白了以前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别人是面镜子“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通过他们,可以让我们照见自己,哪怕是被自己不自觉深深掩藏起来的那一部分。
当你喜欢某个人愿意和ta相处时,恰恰是因为你身上同时也具备ta所拥有的某一种或几种品质,当你和ta相同的品质在数量与质量上相当时,你们会惺惺相惜,彼此认同,互相引为知己。当ta所具备的你所认同的品质在质量或数量上明显高于你的时候,崇拜便会产生,因为ta身上所具备的那些部分,是你认同也想具备却又达不到的。反之亦然。
同样,当你特别不喜欢别人身上的某一方面的时候,不妨反观一下自己,很可能这一部分也恰恰是你身上同样拥有的,只不过这一部分被你视为了“坏”而深深地隐藏起来而已。记得一篇心理分析的文章里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情绪按钮,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感受内化为了我们头脑中的反应机制,成年后,只要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会触动你的情绪按钮,让你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样的,你认为“坏“的那部分品质虽然被你深深的掩藏,但曾经的体会却依然还在,当别人出现相同的情形的时候,那种熟悉的情形和感觉只不过是启动了你心里的按钮,让你所深深掩藏的品质重又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已。看到了自己所不希望看到的,你自然会生气,会愤怒,会讨厌在你眼前重现了这一切的那个人。
看别人如何,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如何。
当我们看到这一点时,我们就不会一味地苛责别人,而是会反观自己。而当我们反观自己时,包容便会不自觉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