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狱中作品,牛津大学天才,同性恋、毒舌、任性。
归根结底一切人际交往的纽带,不管是婚姻还是友谊,都是交谈,而交谈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如果双方的文化教养迥异,那唯一可能的共同基础只能建立在最低的层面上。
和自己交友谈恋爱的观念类似,一定要有类似的学历、见识、三观不冲突,才有的聊。只是性,无法促成任何一对情侣,因为绝对会厌倦的很快。
无论恋爱还是交友,有的聊,彼此欣赏是非常重要的。
神是奇怪的。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
王尔德因为对自己男朋友的怜悯,对于他们家庭的不幸和同情,而导致自己入狱。
现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也会时常看到因为人太过“善良”,而受到欺负或排挤,仿佛狡诈、城府深、有心机已经成为了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基本必要条件,但是真的合理正常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一心向善,尽可能的帮助别人是我做人的原则,终不会改变。
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
与周国平“人和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相呼应。
要是在这世界上变得无亲无故,千家万户也无人同情无人接纳,我唯有破衣遮身沿门托钵;即使这样,只要胸不存块垒,不为怨恨和鄙夷所困,我便能满怀信心,泰然直面人生,远胜过锦绸加身,裹着一个为仇恨所苦的灵魂。要我宽恕你,真的是一点也不难。但要我因为宽恕你而快乐,首先你必须感到需要我的宽恕。当你真的想要时,会发现它在等着你。
抵讳自己的经历就是遏止自己的发展。抵赖自己的经历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口吐谎言。这无疑于排斥灵魂。
知乎上有人说,所谓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的承认过去的自己是个傻逼。意识到、接受、然后提升,话粗理不粗~
痛快享乐,是为了美好的肉体;而痛苦伤心,则是为了美好的灵魂。
我所触及的,当然是自己灵魂最深处的本质。我曾多方与它为敌,没想到它却像朋友一样等着我。当人同灵魂相交时,就变得像小孩一样单纯,正如基督所要的那样。可悲的是,能在死前“拥有自己灵魂”的人,又有几个?“任何人当中,”埃默森说过,“最难得的莫过于出自本人的行为”。他们的思想是别人的想法,他们的生活是对别人的模仿,他们的激情是袭人牙慧的情感。
娱乐至死、1984、快餐文化,电视、电脑、新闻、手机左右了我们的思想,不断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你应该拥有怎么样的生活,30岁前应该如何如何。
活的坦然,是现在这个浮躁社会的大部分年轻人所不能够做到的。
每个人都配得到爱,除了那些自认为配得到爱的人。
假如出去后,哪位朋友设宴而不请我,我一点也不会介意。一个人我就可以快乐无边了。有了自由、书籍、鲜花,还有月亮,谁能不快乐呢?
王尔德入狱前经常被邀请出席各种公共场合,因他入狱,很多“朋友”便立马与他保持关系,甚至否认与他曾经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