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觉前,儿子对我说:“老妈,明天早晨提醒我,我要给老爸打电话,祝他父亲节快乐。”我愣了一下,因为对这个节日并不敏感。不过孩子能想到这点,也很让人高兴。
今早,没等我提醒,他就已经拿起电话,又有些犹豫:“老妈,这个点老爸起床没,他昨晚去喝酒,会不会还在睡?”
“不要紧,就算被吵醒,爸爸也会很高兴。”
早晨时间紧,说了几句话就挂了。看得出儿子心情不错,吃饭的时候还问我:“你不给姥爷打个电话?”
我犹豫一下,说:“待会吧。”
送儿子去学校,说了几句暑假报班的事也就到了校门口,他下车,我继续开车回家。学校离我们家将近十公里,为了方便,高一就在旁边的小区租了房子,走路不过十分钟,不过我上班顺路,和他一个时间走,也就习惯把他送到校门口。开始老公也来陪着,后来各种不方便,特别是有段时间儿子的性格变得急躁,多说几句就烦,老公又忍不住要说,于是时不时来一次激烈碰撞。后来我们就一个住家,两个住出租房。儿子两周休一天,可以回家住一晚,与爸爸见面次数少了,反而比以前亲密些。
几天前,2017高考结束,儿子回学校旁观了高三的毕业典礼,班主任宣布,他们正式进入2018高考倒计时。现在,儿子的作息时间是:
早晨6:00之前起床,洗漱吃饭
6:30我们一起出门
6:40之前必须坐到教室里
之后就是一天的学习,午饭和晚饭都在学校食堂解决。
晚上10:00下晚自习
10:10左右到家,吃点宵夜,聊几句天,看会书
11:00洗漱睡觉
其实从高一开始就是如此,偶尔也会抱怨辛苦,但大家都是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
回到家,老公已经起来了,正闷着头在手机上编“美篇”。前段时间他与朋友们出去玩了几天,拍了不少照片,好几个同伴已经发了文章,他也坐不住了,说趁着周末,一定要发出来才行。于是,我们的早饭和午饭合成了一餐。下午,他还有个讲座要去听。
我觉得现在的样子挺好,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儿子的高考自然是重中之重,但除了生活上的照顾,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
儿子的成绩并不稳定,最差的一次是全班最末,级部到了三百多名。而他们学校,最好的时候,上一本的也不到二百名。有段时间,我们非常焦虑,总觉得他不够用功,一再地说了又说。他不肯承认不用功,又无法解释成绩,或者找不到方法,于是也烦躁异常。说得狠了,也有过摔门而出,大半夜不回家的时候。惊异、担心、恼怒、气恨、懊悔……五味杂陈,纠结万端,后来,我们开始转变方式,各自找些事情,分散一下关注点,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尝试着与儿子一起直面压力。
现在,感觉心情平和许多,虽然儿子的成绩仍然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心里有数”,虽然目标会变,而且在我们看来并不实际,但他的笃定莫名其妙地给了我信心。也许,在每位妈妈心目中,孩子总是最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
老公编着“美篇”,来了句“你也写写吧。以前不是给儿子写过日记嘛。”儿子上小学之前,是给他记过的,隔三差五写一写,后来便放下了。老公的话提醒了我,也许,能与儿子这样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这三百多天了。明年高考之后,无论他成绩如何,都会到另一个地方,开始另外的生活,他会有自己的朋友,回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与我们聊天会越来越漫不经心。也许,当他人到中年,家里也有了高考生,才能够体会到我们此时的心情。或者,仍然不会。
繁琐杂乱的生活,其实很容易被淡忘,就像我现在回忆自己的当年,也只有零星片段。只记得,我与爸妈,也有过极不和谐的时期。
中午,给爸妈打了电话,并没有说那句“父亲节快乐”。其实昨天就去过,吃饭聊天,夸夸妈妈煮的粥,爸爸做的菜,问问身体,谈谈他们的孙女和外孙。我们这一代可能都不太擅长直白地表达感情,更多的是在行动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