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黄执中老师的一个公开课,黄执中是米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奇葩说》第三季冠军。
其实他拥有什么样的标签,我倒并不会太在意,重要的是,他已然拥有成功经验,他讲的内容当中,我有收获和心得。以下梳理我的思维新边界。
一、说服别人的前提是意识到【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我们说一个个体已经形成的观点和看法都是过去偏好和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对眼前发生的或看到的事物、事件所做出的反应是受我们的历史经验影响的。
比如,我们看到体型比较胖的人会觉得他(她)身体不太健康。——现有观点
那我这观点肯定不是自己拍拍脑袋就形成的,它一定来源于我在过去生活中各种看到的听到的积累之后,自我选择出来的一个看法。——历史经验影响现有观点
那么身体胖的人就一定不健康吗?我看到有很多热爱街舞的男孩子的身材也是胖胖的呀,他们虽胖但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啊!——反例论证:胖的人不一定就是不健康
1. 用讲道理式说教去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无论你讲的多有道理、多么权威,人的本能就会感受到挑战和抗拒。在这种状态下发生改变的效果甚微。
还是用上面讲的观点,想象一个场景:
假如我是一个体型较胖的女孩子,你好心来劝导我说:你这么胖,是要减肥了,这样下去会越来越不健康。——对我进行说教
我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去认同你,而是会举出上面的那个反例来论证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再说我身体没有出现不舒服,我并不觉得我不健康。——你对我的说教效果甚微甚至是无效的
2. 怎样在沟通中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呢
1). 话语间能引起对方的共鸣
有些演讲高手在演讲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你进行劝导、劝说,但你就是从心底里发出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何处?其实这种观点在你潜意识里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没有被呈现出来,而这会有人替你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而已。
2). 在沟通中给予对方更多的选择
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是让对方拥有可以【随时反悔】的权利。
这个技巧在营销界运用的比较显眼,比如【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一定比【一旦售出概不退换】的营销效果要好。
二、情绪沟通对人的影响
我们中国人普遍喜欢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非【情绪表达】来进行沟通。我们会觉得沟通与表达中带着情绪是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波澜不惊才是一个人长大成熟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我们可能未曾意识到,在多数时候,人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被当时的情绪所左右。
比如我们在择业的时候,会很理性的思考怎么样公司是我想要为之工作的,福利待遇如何?晋升机会如何?工作环境如何?……
但当我们决定辞职的那瞬间,或许只是因为与同事相处不愉快,老板为人不符合我的预期,工作精神压力太大,我的付出没有被看见和认可……
所以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同时刻准确的情绪,以及情绪对人的影响很有必要,而不是仅仅从事情表层去分辨对错、好坏。
下面介绍三种情绪对人的影响:
1. 愤怒的情绪:会强化现有的看法,在愤怒的状态下,人倾向于忽略自我怀疑。
比如我看到孩子做完手工作业,废纸、剪刀、铅笔、粘胶带是散落在一边不收拾,我就冒火。就有冲动要孩子立刻马上过来整理,这时候理智是不在线的,在愤怒的状态下,我不会去想是我平时没有做好表率……
2. 惊讶的情绪:会让人开始自我怀疑,动摇已有观点和看法。
产生惊讶的情绪,我觉得是眼前发生的与先前的历史经验相冲突了。比如孩子平时放学都准点回到家,今天突然提前了半小时回来了,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肯定是一脸惊讶。今天是什么情况?今天到家时间怎么跟过去相差这么多?会陷入心理的一种与过去心理准备不一致而带来的摇摆和怀疑状态。
3. 悲伤的情绪:会让人更容易找到重要的事情。
能让人陷入悲伤的情绪里,说明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很在意,但结果却不是我预期的状态,心理产生落差。从而找到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情绪来临之时,也是最佳的自我心理探究的良机。对自己不断发问,这件事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找到底层感受,当然也可以借用此次感受与其他事件的感受进行横向对比,挖掘自我的真实需求点,满足或协调自我需求,最终实现更好地沟通与解决方式。
三、从情绪沟通角度看待问题
1. 何为问题?问题产生于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避免问题、缩短落差的方案便是降低期待值来符合现实状态,或者克服现实状况去符合期待值。
比如一个人既想偷懒,又想考个好成绩,但如果保持这个状态,结果必然无法实现。那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要么行动起来看书刷题,要么就降低期待别再想着考个好成绩。
2. 你眼中的问题是别人眼中的解决方案
在你眼中,他人身上的某个问题或者缺点,也许正是他人面对他的问题时的一个解决方案。
比如,你讨厌身边人抽烟的行为,但对方并不会觉得这是问题或者缺点。直白点说,产生不愉快情绪的人是你,对方并没有,也没想过要去戒烟。如果你擅长与对方沟通的话,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一位物理老师说过一句话,用在这个场景里很合适。他说,我批改考卷的时候就喜欢点上一支烟,一边抽烟一边批改卷子可以使我精力集中,效率提高。——【我的物理老师面对精力不足时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抽上一根烟。】
一开始我把【你眼中的问题是别人眼中的解决方案】理解跑偏了,理解成了“结果归因论”,所以还码了下面的内容。既然码了就不想删了,【码字不易啊】就当复习一遍归因论吧。
面对问题,我们可以应用正确的结果归因理论,结合起内外在因素综合考虑和分析。
还是举例论证会使人更容易理解——
比如,你某一次考试成绩得了不及格,但以往从未发生过。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结果?如何进行行为修正?
1). 从内因角度分析:平时成绩跟我相当的人都考的很好,唯独我不及格。那可能是我最近学习松懈了,或者考试当天状态不好。
2). 从外因角度分析:平时成绩跟我相当的人也考的不好,这次考试大家整体成绩都偏低。那么可能是因为这次试卷难度偏高,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
结合内外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尽快走出情绪的阴霾,找到问题产生的真实来源,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总结记录到此~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