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编程,是高中的时候,参加 NOIP,学的 Pascal。但是不同于各位少年天才的传奇经历,我搞了半天没有搞出啥名头,就市里拿了点小奖,连复赛也没进。
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正面作用,甚至有些反面作用。我当时挺受竞赛老师器重的,那会儿老师经常给我跟另一个胖胖的同学开小灶,别的同学还在学函数是个什么玩意儿的时候,我倆已经在撸快排了,老师甚至自掏腰包带我们去参加了一周的编程夏令营。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教学策略其实有点问题,NOIP 这个东西初赛是不上机写代码的,就是做卷子,复赛才上机做题。而我们平时一直都是在上机写代码,结果全部死在了初赛——当然这个结果并不是那么出人意料,我们市已经好些年没有人迈过初赛这道坎了。我当时觉得有些挫败,但这并不是最令人挫败的。我们的竞赛老师似乎是拥有一点特权,他手上有一个复赛的名额,这个名额,他给了那个胖胖的同学。那个同学,在复赛上的表现非常糟糕。现在想来换我上的话我也不见得能比他败得更有尊严,但那正是年少轻狂的时节,虽然我啥也没说,但心里还是觉得自己遭受了一些不公平待遇。其实这个世界又何曾公平过呢,人总在自己享有特殊待遇的时候觉得理所应当,却在别人稍有越界时感慨世道不公。其实何必呢,大家都是菜鸡,谁上都不过是个丢人罢了。
从此我对编程的兴趣就削减大半,再加上竞赛老师常年向我们灌输“你们现在跟我学了这些大学就不要选计算机系了”,“编程是碗青春饭,做不到30岁的”,诸如此类的邪教思想,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完全没考虑计算机。我高考分高重点线60多分,想去大连理工泡海滩喝扎啤,或者去吉大学个汽车工程,但是爸妈倾向于让我去华电读个电气专业,将来进个电力局蹉跎岁月。结果阴差阳错我确实进了华电,然后被调剂到了数理系。这非常悲剧,我从初二起就十分不喜欢数学,于是我开始蹉跎岁月。
大三结束之后,我被一个远房亲戚安排去了一个满是关系户的公司实习,发现自己啥都不会,拿钱不做事,成了社会的蛀虫,非常尴尬。唉,初入社会的焦虑感真是催人奋进啊,我开始非常认真地学习……Java。因为同事说 Java 很叼,并向我推荐了马士兵的一系列视频教程。我意识到写代码还是比较对我胃口的,要不还是好好搞一搞当个码农吧。这个时候阿里开始校招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简历,结果过了笔试后一面无情被刷。我发现侥幸果然是没用的,还是好好学一学吧,于是从图书馆借了一堆书,自己也买了一些书,开始为了就业而学习。
其实编程这个事情,门槛真的不高。我大四准备干这行,自学了几个月 Java,找了份 C# 的活,后来用 JS 写 App,用 Swift 写 App,用 OC 写 App,几乎都是直接上手撸。现在前端火,大家都往那儿钻,那明年的前端会不会就是今年的 iOS,谁又说得清呢。市场饱和之后,互联网行业也开始向传统行业靠拢,变得需要熬资历才能体现价值。大家都在说,iOS 不需要初级开发,只需要高级工程师了。那怎么界定初级高级呢,大多数公司就是简单粗暴看工作年限。这多少让人觉得没劲,让人意识到编程并不是多么有情调的一项活动,无非就是个饭碗,谁都能干,就看谁占坑的时间比较长。
我曾经一度非常喜欢编程,一天不看书学习就浑身难受(笑。但就如同其它所有沉迷过的事物一样(小说、写作、篮球、Poppin、动漫、游戏等等),劲头一过慢慢就回归理性了。好在编程并不是纯粹的爱好,是一件关乎生计的人生大事,不能像其它事情那样任性地撩挑子不干。而这样干着干着又会发现一些新的乐趣。我还是想变得更厉害,写出更优美的代码,用它赚更多的钱。不同的是现在我可能几天不看书也不会有负罪感了,也不再给自己定一些硬性目标。活得自在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确认自己是真的喜欢编程再去当程序员,不然会很枯燥很痛苦”,这样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我今天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告诉各位徘徊在门口被这些言论吓得不敢前进的同学们……他们说得是真的。我这个原本喜欢编程的人都经常觉得枯燥痛苦,况且现在这行的水已经很深了,要占个坑没那么容易了。我并不觉得为了钱去从事某种正当职业有何不妥,所有高喊着“为了钱当程序员是低级的,为了兴趣当程序员才高尚”的那些人多半自己就是冲着钱去的,所以怕有更多的人进来会抢他们饭碗。但是现在这时节,单纯冲着钱来当程序员真不见得能赚到什么钱了。还是要理性思考,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啊。
希望大家都能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温饱之余收获一点小快乐,也为社会做出一点微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