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中毒了,中了施耐庵的毒,中了金圣叹的毒。
原计划是读完整本《水浒》再写读后感的,看完武松一篇忍不住了,写得太好了!大爱武松!
其实《水浒》是老早看过的,故事情节也是再熟悉不过,而且原本并不喜欢这本书,觉得情节老套,人物简单。所以一开始重读时,还煞费苦心的规定自己每天读满两小时。
我现在承认我错了。
金圣叹评《水浒》是天下第一才子书。初时不以为然,在他的点评下,越读越入味,越读越不忍放手,越读越字字难舍。原来书是好书,只是自己不会读而已。
果然是一百零八人真有一百零八个性格,有一百零八个人品。太喜欢这种白描的手笔了,作者的描写多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是读者能读出智取生辰纲的快意,风雪山神庙的憋屈。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叙述故事,都有始有终,有大局有细节,首尾相顾,画面感特别强,甚至强过电视剧的表演,因为还留给读者大量想象的空间。
比如说林冲。他总是先忍,忍无可忍时方才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所以他在书中是提纲契领的人物,他的性格走向推动故事发展,而且他的被逼上梁山是在给所有好汉代言。
鲁智深,是个“阔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磊落率性。“洒家”杀人就杀了,爱人就爱了,就是做了和尚,喝酒吃肉,方丈护他,他也知错羞愧的像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一个彪形大汉,内心纯净得像个孩子。
喜欢晁盖,是个“直人”。就是所谓的直肠子。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心里没有嘴上也说不出来。他和宋江的“义”有本质的区别。
其实生活里真有宋江这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一个非常好的标准,礼数周全,面面具到。可是我能感觉到他多是在用技巧,而少流于内心,甚至会感觉他的诚恳也只是一种技巧的表现。这样的人是聪明的,也是“善用权术”的。
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没有在书里读出来的。仰仗金圣叹的点评,方才品出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妙处和字外的是非曲直。
尤其是对武松的描写和点评真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以前也爱看武侠小说,曾经是金庸的铁粉。美国队长之类的救世英雄也可以如数家珍。可是如今读来,都没有武松这个形象更耿直,更有情有义,更刚中有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无比现实。
比如说描写武松的神勇,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杀西门庆,醉打快活林,血洗鸳鸯楼……每场争斗,武松的打法都各不相同,但又都酣畅淋漓。
武松的杀人又和前面的各种杀人不同,他都有个忍耐酝酿的过程。但是他的忍耐又和林冲的不同,他的种种按耐都表现出他对弱者的爱护和对强霸的不屈。只有突破了他内心的道德底线,他才表现出他的巨无霸的强悍。他爱武大如同爱父,爱江湖上的兄弟如同爱兄。他爱喝酒托大,“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如同旗帜在风中呼啦啦飘展有声;他又胆大心细,不动声色的凌厉后面是心如牛毛的细致,每次爆发的过程从穿戴到顺序,到进退,通过施耐庵的描写都如跃眼前,栩栩如生。
以前最不喜《水浒》的原因之一是里面大量对女性的负面刻画,好像大部分女性角色的设置就是为了反衬男性角色的英武。如今读来差矣,不是为了反衬,是为了映衬各色男人性格的发展。所以这是本男性视角的书,却不是歧视女性的书。
就是宋江杀妻和武松杀嫂也有很大不同。杀阎婆惜是利,杀潘金莲是义。所以前者的描写多在写宋江杀人之后的被动和不堪,而后者则是通过对过程细节的叙述赞扬武松的先仁后恶,粗中有细。
哎呦,如此写起来太多了,大段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小桥段也是盎然有趣,有种冷幽默在里面。比如写武松之前对嫂嫂一直心地纯良,礼义有加,好像他就是个木衲粗糙的莽汉,谁知在杀嫂之后,忽然有好多段武松说风话挑逗女人的段子。当然武松是为了挑起事端,但是当书里写到他是如何瞪着铜铃大眼睛递秋波,如何拦腰抱住女子时,金圣叹在括号里冷冷写到:当初嫂嫂是何等求而不得!……读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不写了,字数早超过了。叹息自己原来是那么浅薄,不是金圣叹何以得知山之高,地之大。原来以前的书都白读了。早知第三碗饭如此香甜,前面的两碗就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