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个栏目感觉非常有意思,和大家分享,讨论一下。
在如今我们想知道哪个人比较出名,不用去问别人,上网上随便搜一下,就能知道很多信息。并且会发现,在现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许多老艺术家,科学家,作家等的粉丝量和关注量,都不如一些只会卖萌的“网红”。流量明星已然已经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
有些人甚至用“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来形容这种现象。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些过分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外,剩下的时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都会主动向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靠拢。比如一个人喜欢读书写作,那么他就会关注一些作家;喜欢搞些科研,就会关注一些科学家;喜欢研究政治,就会关注一些政界人物等等,除此之外,大家都会去浏览热点榜单上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国家今天又有一架载人航天器上天了,那么很快这个宇航员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热点榜单上。突然腾讯发生了什么事,那马化腾就会代替宇航员出现在热点榜单上;马云说“今年阿里巴巴又要出新政策了”,那么马云就又会代替马化腾进入热点榜单。正所谓“铁打的热点榜单,流水的上榜内容。”
但是却只有娱乐节目和娱乐人物能成为“常青树”。为什么呢?因为咱们每个人都盼望在一天的忙碌之后,能有一个时间段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轻松娱乐的节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像一些亲子类、冒险类、CP类的节目,都是最近这几年大火,特火的节目。这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多,爱看的观众多,流量就大,话题就不断。正所谓“流量即正义。”但我们说,娱乐节目除了能带给我们娱乐外,还会带给我们很多其他的影响。观看娱乐节目时,我们不必调动任何的思维,只要跟着娱乐节目的节奏走。看完以后哈哈一乐就万事大吉了。久而久之,人们就更乐意看这样的节目,而电视节目也会更加的迎合观众的选择。长此以往,观众们好像是看了很多不一样的节目,实际上他们还是没有逃离娱乐的怪圈。他们的思考能力还有主动思考的欲望,都在这种追求娱乐的氛围中渐渐退化。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了这个过度娱乐的问题,并表示这样会剥夺人们的思考能力,愿意跟着电视节目的节奏走,不再愿意独立的思考。这种现象被美国媒体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称为“娱乐至死”。不过并不是说我们娱乐就把自己给玩死了。我们知道,“罗马并非是一日建成的。”这种全民追逐娱乐圈导致“娱乐至死”的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形成的。这种现象的形成与电视这种传媒手段的流行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电视并不是传媒手段的开端也不会是终结。但是有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在电视的推波助澜下,“娱乐至死”的风潮是越来越严重了。
近些年“知识娱乐化”也不断出现。我们一些传播知识的节目,也要像一些真人秀综艺节目一样,搞出一些笑点,来博取收视率。另外还有网络上各种愈渐增长的公开课。那些网络上讲课的老师,实在和现实中的老师差太多了。他们除了会幽默风趣的讲述一些知识,还会讲些段子之类的。总之就是颠覆了现实生活中学生印象中那种严肃,呆板的形象。但是他们和现实中老师不一样的是,衡量现实中的老师合格的标准,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为了让这些性格合异,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更好的学到知识。现实中的老师可能就会比公开课上那些老师少了一些亲和度。但我们在看公开课老师幽默风趣的课时,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呢?其实是很少的,我们在听公开课时,记住更多的是这个老师讲的幽默风趣,令人颠覆的点。甚至讨论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好漂亮啊!是哪里的美女啊?这个老师是不是网红啊?这种与知识本身并没有太大关联的东西。
还有就是“既定的刻板印象”。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人物形象也不断深入化。例如一提到“和珅”,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电视剧里王刚老师扮演的那个奸诈,狡猾,贪婪的样子。但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和电视剧里的差距很大。真正的“和珅”也是那种知识渊博的风流才子,也很风趣幽默。不然凭什么能够在乾隆皇帝身边待了那么多年。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分不清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这竟然是因为在新版三国和水浒传中两个人物的扮演者都是一样的。并且在电视剧中两个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那种特别鲁猛,很爱喝酒,有勇无谋的那种。但其实李逵和张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李逵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而张飞则是比较有有智慧的那种勇敢,还会书法,还是一枚“美男子”。所以这就是“既定的刻板印象”轻易的阻挡了我们的想象。将从前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了“一千个读者却只有一个刻板的哈姆雷特。”
(待续……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