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某社区的一位前辈作出的总结,结合自己的产品经历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
1. 需求来源部分
不同方向的需求来源略有不同,总体来说,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需求:由业务方,比如 BD、编审、运营等,直接提出的业务需求;
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的问题或需求;
竞对调研:通过分析竞对的产品,发现竞对比我们有优势或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实地观察:不论是 B 端产品还是 C 端产品,其实都有大量的机会实地观察用户行为。比如直接陪访城市运营等;
战略需要:俗话说「老大拍的」,这类是由公司 leader 直接安排的需求,通常表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他还包括客服、商服反馈的问题,通过在线渠道或用户访谈获得的需求,还有微博、朋友圈吐槽等各种 SNS 途径。不论哪种途径获取的需求,产品经理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需求池,统一记录各种想法。
在不同需求来源中,最看重的产品经理自己发现/评估的需求,这是评价产品经理需求决策能力的重要指标。
2. 收集和整理需求
收集和整理需求,就是将需求统一记录到需求池,方便团队内/间的传播。每个团队建议维护自己的需求池地址。
需求池只是一个备忘,记录下来的需求不一定都要做,也未必是值得做的需求才记录下来。
及时维护
3. 立项审批
立项是产品流程中的第一个必要步骤,在这个阶段,核心的是要确定项目的价值和目标。
3.1 确定项目的价值
确定项目价值有三个核心要素:角色、场景和目标。也就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要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求)。三个要素必须齐备,才能做出基本的价值判断。
具备了三个要素,还需要从两个维度去定义项目的价值。
第一个维度,是当前业务/产品阶段。基于不同的业务阶段(一般都是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稳定期、衰退期),产品在战术和战略的打法各有不同。比如某共享单车做Growth中的17年红包大战,虽纵向来看不利生态循环,但横向来看利于业务竞争。后面会另起一篇分享“业务型产品经理赋能业务的逻辑与思考”
第二个维度,是影响范围。抛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前面我们提到了用户第一个的标准,但是,如果一个需求仅对 1000 个用户有收益,但对 50000 个商家有收益,那么优先级的判断也是不同的。影响范围是大家日常工作中非常容易忽略的思考点,往往发现一个 badcase,就拼命想解决,说好听点叫偏执,说难听点就是本末倒置。
思考项目价值,推荐用5 Why 分析法,对事情不断追问,看看一个需求,是否还有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本质收益到底是什么,到底会影响多少人。
3.2 确定项目目标
价值说的是对什么有好处,目标说的是有多少好处。
制定目标必须符合 SMART 原则 ,细节看链接,我这里举个例子。
我的目标是要变成瘦子;
我的目标是要减肥 6 斤;
我的目标是要一个月减肥 6 斤;
我当前体重是 75 公斤,以我的身高计算,合理体重是 72 公斤,我希望在下个月 1 号前减重 1 公斤,3个月内达到标准体重。
上述四种描述目标的方式:
第一种,典型的没有任何意义的目标,没有时间点、没有量化目标;
第二个,有了一个量化目标,但是什么时候到达,没有明说。还记得我说过的抛开计量谈毒性么?
第三个,有个一个时间点,但是几乎不可能完成,即便能完成,也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这就是不具备可完成性和与总体目标的相关性;
第四个,相对比较合理。首先说明了当前的情况,以及合理的目标值。其次,有明确的时间点和量化指标,还有相对长期的规划。最后,相比之下,可行性也会更高一些。
3.3 如何进行立项审批?
建议组/团队有一个立项表,其实核心就是确定价值和目标。表格填写好以后,可以在**每周一**早上的例会上提出立项的要求,leader确认立项后会将立项**标红**。
任何口头承诺都是无效的,只有立项表中的项目被标红,才说明立项成功。
价值描述是否清楚,价值优先级是否足够高;
项目目标是否 SMART;
项目主 R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确保项目的质量;
项目投入有多大;
立项有三种结果:成功、待定和放弃。需要严格把控需求,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切记不仅仅是研发资源)。
4. 调研、写方案和组内评审
立项成功只是第一步,围绕立项时确定的项目价值和目标,需要进行深入的方案设计工作。
4.1 方案调研
所谓调研,就是收集我们设计方案所需的背景信息和数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有明确的调研范围,不能太窄,也不能无休止的调研;
一定要调研第一手资料,不能偏信二手信息。比如综运反馈运维师傅有需求或者有问题,我们就应该直接调研运维,了解商家的真实需求;
数据调研需要足够的样本量;
实地调研。如果是系统功能,就要自己测试;如果是需求,最好直接和需求方进行面谈;
要输出调研报告,尤其是调研结论;
4.2 方案编写
这里不多讲,需求文档最重要/首先是讲明白事、拉齐认知。后面会另起一篇分享“需求文档编写规范”
4.3 组内评审
评审注意事项:
各组 leader 必须参加组内评审;
所有需求必须经过组内评审;
评审需要输出评审结果报告,记录修改点、反馈和是否通过的结论;
根据不同需求类型,评审可以酌情邀请业务、RD、UI/UE 和 QA 参加;
建议方案出来以后,PM 先和需求方或自己的 leader 进行一对一沟通,对方案要点进行确认;
组内评审原则上不应该超过 2 次;
如果评审次数过多,需要评估对应 PM 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目的能力,如不胜任,需要及时换人,确保项目进展和质量;
5. 项目评审
也可以叫做大组评审或正式评审,评审要点如下:
大组评审必须邀请 RD、QA 、UI/UE、业务方和关联方,周知到业务 leader 和各产品 leader;
评审形式,以主 R PM 讲产品需求文档为主,讲解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陈述人,让陈述人有机会完整表达方案;
避免「钓鱼评审」,不能出现大家写需求,PM 记录的情况;
严格控制评审时间;
评审结果分为:重写、修改和通过;
评审至少提前一天发出会议邀请
6.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重点是技术评估项目可行性,有以下要点:
技术评审也可以由 PM 发起,最好是 PM 发起;
技术评审后必须拿到估时;
按照功能列表,如果能给出每个具体功能的估时最好;
技术评审必须在排期会之前完成;
重点项目需要邀请 RD leader 参与;
多系统关联项目,需要邀请关联方 RD 参与;
需要 UI/UE 参加的项目,技术评审前需要完成相关交互设计;
原则上,进入技术评审后,需求关闭,不允许进行需求增改;
评审至少提前一天发出会议邀请,需带文档链接,方便相关团队提前熟悉;
之所以需要按照功能列表进行每个功能点的估时,同时也需要给每个功能点确定优先级,是因为在后续的排期中会用到。
7. 排期会
所有开发资源都需要排期,一般来说,后端和 FE 因为不依赖版本,可以在一个排期会进行;客户端由于需要跟版,有自己独立的排期会。
这里不多阐述,每个团队有自己的节奏,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和优化迭代”
8. Task 分解
项目排期成功后,建议 PM 给相关 RD 和 QA 创建 task。要求如下:
Task框架最好覆盖“需求开发流程的各节点”;
至少一个功能点要分拆一个 task,或一个页面也需要一个 task;
测试任务也需要开 task;
中大型项目,或 task 数量超过10个的项目,需要创建 dashboard;
一个功能点,如涉及多个 RD,每个都需要创建 task;
task 必须在开发之前创建;
没有开 task 的功能点或页面需求,RD 可以不做;
及时维护
9. 项目进度跟踪
项目开始开发后,PM 不能做甩手掌柜,还需要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一些项目进度管理方面的方法:
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PM 需要每天 check task 的完成情况;
开发周期较长的项目,项目初期可以每两天 check 一次 task 完成进度,临近 deadline 需要每天 check;
根据项目要求,可以周期性与 RD 开项目沟通会,了解 RD 在项目进度中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相关方响应速度、需求理解、资源协调等;
重点项目或难度比较大的项目,PM 可以酌情开每日站会。站会可以在早上,5-10分钟,沟通前日进度或 todo;
项目跟进过程中,要非常关注外部依赖,需要明确依赖方和依赖顺序,尤其是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优先级比较高的要求,可以每天汇总项目进度,发送给相关方和需求方;
10. 功能验收
功能验收指的是确保项目完成了最基本的功能实现,与 RD 一起确定项目是否达到提测需求。
需要在编写需求文档的时候,就确定功能的验收标准,所以验收环节就要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验收完成后,可以发出一个正式的验收结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验收不代表项目达到上线标准,仅表示项目可以提测。
为什么在提测前 PM 需要验收?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 QA 资源非常紧张,希望 QA 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而不用去操心基本的功能完整性问题。
11. 项目提测
项目开发并进行基本验收后,由 RD 发提测邮件。
测试之前,其实在项目开发过程中,PM 需要与 QA 一起编写测试用例。原则上来说,项目提测之后,PM 只需要与 QA 沟通测试进度,了解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测试中的 bug,需要 PM 和 QA 来判断是开发 bug 还是产品设计的缺陷。
如果提测过程中有产品设计缺陷,需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是客户端版本,而产品设计缺陷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范围,不会导致用户体验层面的 block 和太大伤害,原则上不在提测后修复产品逻辑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高优先级的需求列入下次项目。这个判断需要产品线 leader 来判断。
如果是服务端需求,不存在严格的发版和上线时间,可以评估 bug 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酌情进行修复。
当然,项目中出现产品逻辑 bug 属于 PM 的严重失职,需要我们避免。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有 delay 的风险,需要尽早发项目延期预警邮件,最好面对面周知到KP,如关联方 RD、PM 和需求方。
测试过程中,最终 PM 还要进行一次产品上线验收,在 QA 确保项目质量的情况下对功能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评估。并正式邮件发出。
12. 预上线与上线
项目开发并测试完成后,PM 需要先发预上线邮件,并在相关渠道进行周知。之所以要发预上线邮件,是因为考虑到项目上线对各方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各方提前有所准备。原则上,预上线邮件至少提前 1-2 天发出。
项目上线后也需要发正式邮件周知,注意事项如下:
原则上,周五和节假日前三天,不能上线。如有特殊需求要上线,需要产品线 leader 和 RD leader 确认;
预上线和上线邮件要发送全组,包括业务、运营、PM、RD、UI/UE、QA 等;
预上线邮件侧重说明项目上线的影响范围;
上线邮件侧重说明项目的价值、目标和方案,邮件中需要明确说明上述内容;
上线邮件中,不仅应该包含项目的方案说明,还需要酌情考虑增加使用说明、运营计划、FAQ 等内容;
上线邮件中,要说明项目上线后各方需要关注的数据和异常;
13. 项目总结评估
项目总结评估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 PM 主导,主要做以下几个事情。
第一个,写项目总结文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完成统计(数据)
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为什么完成得好,为什么完成不好
方案设计问题复盘
项目执行问题复盘
开发测试问题复盘
产品运营问题复盘
后续运营推广方案
下一步产品计划
第二个,需要基于总结文档开项目复盘会。是否需要正式复盘会,视项目情况绝对。大中型项目一定需要复盘会,效果突出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也需要专题复盘。
第三个,将上述信息内容,简要填入项目总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