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我可以为你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我亦为你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是这样轰轰烈烈,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吗?
如果你将这部小说看做是一本婚姻剧,或者说是经历波折终成眷属的恋爱日记,那未免太将张爱玲世俗化了。在张爱玲的这部小说里,我想“爱情”两个字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是一对极其自私的异性披着爱情的外衣在为自己谋划着,最终在港战的震吓下两人达成了心计上的妥协,也便是去让法律承认了他们的“爱情”——结婚,但结局却是“范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话,倒让人感慨万千。
就这样一句话,预示着结束,所谓倾城之恋也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下场:白流苏得到了自己的婚姻,但却是用婚姻包裹下的终生卖淫,不让人觉得多么恶心,她的收益莫非就是糊的一口饭吃,寻得一个人养,自己放不下高傲的骨性,却又不想遭到家人或者说世人鄙夷,把她当作是放荡的淫妇,到头来,白流苏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旧思想笼罩下的先进女性。
之所以说她先进,这应该是在范柳原的眼里,一个庶出子也曾遭受鄙夷,回国后看不惯传统的中国女性,一次跳舞后却要千方百计的将白流苏搞到香港去,足以说明他在白流苏身上体会到了其他中国女性不曾有的东西,姑且就称之为先进。然而,凭借私生子的身份能够将遗留的家产扶持起来的范柳原是单纯的爱上了白流苏吗?很显然不是的,这样一个人不可能不精于算计,多少女性的桃花枝他都不曾折,一方面我想是他担心这些个女子是觊觎家产,另一方面,这些个女子应该是满足不了这个曾经经受鄙夷的男子的需求的。但恰恰白流苏就是这么一个可以满足他需求的一个女性。
男女之间的情感无处定义。我认为范柳原是爱白流苏的,但是并不是真心爱。我们常常可能被表象所迷惑,但表象下的心计却总能漏出端倪,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社会和人性的问题,我想也应该是张爱玲想要揭露的地方。
23岁的张爱玲写下文章的时候在20世纪40年代初,正值二战时期,社会动荡,人性难测,加之张爱玲个人经历,我想更多的是要揭露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生存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恰恰就集中在了范柳原身上。
是否记得那堵墙下的情话,是否记得那个明月映色下的通话,还有我想带你去马来亚原始森林下,多么甜美的许诺,多么美好的桥段,仿佛让我们觉得主人公就已经私定终生了,的确,就在一次次沉醉在荷尔蒙高度分泌的美梦中,白柳苏放弃了她曾经坚守的阵地,她陶醉了其中,然而,范柳原是无比的清醒,他不会和这样一个女子结婚的,他也不会把自己交给这个女人管,还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女人。他现在要一走了之了。
没错,他就是要一走了之,他不想再和白流苏发生什么了,如此不负责任的男人被作者隐约间点到了高潮处,这个时代最基本人性的丧失也在无形之中渲染出来。就是如此无情,就是如此让人心痛,一个曾经离了婚但饱受刁难的寄居在哥哥家的女人在被一个男人蹂躏后又被抛弃,世界到底多么的不公平,我们可能都在同情着白流苏。
然而,白柳苏似乎已经知道了未来,她就是一条贱命,她似乎认命了,她认为她曾经的心计已经得到了不错的效果,至少目前的自己不再忍受哥哥嫂嫂的辱骂,已经不再寄人篱下。
范柳原也认为自己的心计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彼此的试探和缠绵告诉他这个女人就是想要和自己结婚,而自己呢?是不会被婚姻所束缚的,哪怕是一房的姨太太,恐怕她也会闹得天翻地覆。就这样,在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后,他留下一套房子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她。对,是抛弃了她。故事也该结束啦!
一声枪响又将故事擦出了火花,日本的侵略不得不使范柳原回到香港,而他唯一能去的也就是白流苏的身边,当他们又一次拥抱的时候我想新的故事开始了。
战争改变了一切,像传统的中国爱情故事一样,一段悲情之后我们都不忍心将一切都化为乌有,像梁山伯与祝英,总要让他们在去世化蝶缠缠绵绵飞在一起的。因此,结婚,我想就是这样一个安排。它是双方心计下的妥协,是走投无路的无奈,是战争的副产品。就这样,整个故事也在看似美好的结局中慢慢结束。
故事结束了,但生活没有结束。是心计下的婚姻成全了白流苏,是心计下的婚姻葬送了白柳苏。而范柳原,始终都是一个配角,他不曾在她心里一刻,因为在她看来,婚姻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