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水晶,只有在破碎的时候和破碎的地方才能显出它原来不被察觉的结构。(《童年与社会》)
“耐心点,你的未来将会来到你面前,像只小狗一样躺在你脚边,无论你是什么样,它都会理解你,爱你。”(冯内古特)
当我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好奇和热爱。它是会滋养人的。当我第一个登上山顶,把大地踩在脚下,微风拂过脸庞;当我把脚踏进潺潺的溪水中,看着小鱼游来游去;当我和小伙伴偷摸儿地采摘邻居家的桃子和桑葚,咬进嘴里的那一抹香甜;当我看到萤火虫在帐篷里一闪一闪地发亮,巴巴憧憬着未来;当我站在院子前,看到第一场冬雪盖在绿油油的菜叶上,心里默念“瑞雪兆丰年”。小时候,自然是宝藏,带给我无数个第一次,神奇和惊喜。
小学五年级第一次去桂林,绚烂多姿的卡斯特地貌跳出人民币,浮现在眼前,留着长发的壮族少女在漓江边梳洗;成群的燕子低飞,把巢儿筑在屋檐或洞里;船桨划过江中荡漾出余波,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地绕过山水田园。自然是小孩不断长大的世界。
高中去北京,第一次领略华北平原的广阔,在颐和园上坐着小船,感受皇族的磅礴和落寞。在东三环金台西路2号,阳光透过整齐的白桦林,向上看到蓝蓝的天,偶有黄色落叶飘下。那时候,自然是故都的秋,是心底长出的北京梦。
大学去英国夏令营,当波浪状连绵的绿色围场、爬满植物的小村舍出现在眼前,电影中的英式田园风光变得梦幻而真实。自然,是不断打开的眼界。
硕士去留学,读语言的前两个月,无人陪伴。宿舍后面是大片的公园。天知道,每天饭后在公园走路散步,看到跑步的人,遛狗的人,带孩子的人,踢球的人,看到小松鼠、鸟儿、天鹅、野鸭,看到河流、树林、草地,带给我多大的陪伴和治愈。
工作后每逢节假日,我仍然愿意,亲近自然。每一次徒步,每一次户外,都是肉体的锻炼,心灵的洗涤。上个月我在香港马鞍山上穿过雾气蒙蒙宛如仙境的高山草甸,清楚地看到同一座山的分割植被现象(一边草甸一边树林)。去年我和朋友开车到盐田,偶遇侨城墓地和望向它的蓝天碧海。再之前,第一次爬七娘山的大汗淋漓,在官湖清澈透亮的海里畅游的快意,退潮时赶海抓壳的乐趣,在大雨磅礴的天气里开车看不清前路的追寻。
成年人的世界,自然是逃避,远离压力和焦虑;自然是发泄,留下汗水和力气;自然是凝聚,带来相逢和萍聚;自然是容器,承载欢乐和泪水;自然是一面镜子,反思人生和哲理。
就像周六,我又给自己安排了一次户外。当我们沿着溯溪径不断向前,不管周围有多少人造垃圾,不管一路上有多少来来往往,不管两边的果树有多么的诱人,溪水,它一直向前。它不断地冲刷石块和泥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流淌。它在平地缓行,它在凹槽积淀,它在断层倾泻。它没有选择,它又有所选择。它顺应天时,它创造地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请记住,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