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宏观经济学的部分。
- 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经济政策的4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为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际经济规模的衡量标准。GDP=C+ I + G + X - M (即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此外还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排除了通胀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生活质量但没有买卖的东西不计入GDP,GDP只包括成品,不包含投入制造这些商品的中间产品(比如股票)。
- 为什么人们重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效应。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唯一会影响生活水平的东西。从1870到21世纪早期,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实际上是在扩大。国民收入低的国家,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才变穷,而是因为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几乎完全脱节。今后半个世纪,全世界最穷国家的生活水平仍然严重落后于富裕国家。生产力的三大驱动因素。实物资本增加,更多的人力资本,以及更好的技术。
- 经济衰退,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某人愿意以符合他技能和经验水平的薪资行情来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才算失业(即薪资僵固在均衡点上方,劳动力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失业会伤害没工作的人,带来社会问题,缩减国家经济规模。失业分为两类: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来自动态衰退以及员工就业与产业的变动,而周期性失业来自经济衰退。
- 通胀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通货膨胀,是指任一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全面上升的现象,基本方法是定义一篮子商品,然后计算购买整篮商品的总成本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情况。通货膨胀有各种不同衡量方法,如消费者价格指数、生成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好?其实若所有价格、工资、利率和银行账户的存款都以同等比例增长,而且这个比例每个人都知道,那么没有人会在意。但是,现实世界中,通货膨胀不是均匀分配的,且不容易预知,因此会有某些团体受益,并把成本转嫁给他人。恶性通胀会使市场失灵。高收入国家的普遍目标,是把通胀率稳定维持在2%左右。
- 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钱给国外。对经济学家来说,贸易逆差真正意思是,从国外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贸易顺差真正的意思是,借钱给国外,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比如美国以美元进口商品时,生产者需要在外汇市场上把美元兑换成本国货币,这些美元最终会投资于美国资产(相当于美国从国外借钱))。金融资本的总供给量必须等于金融资本的总需求量。资本供给有两个主要来源:国内储蓄和国外资金流入;资本需求也有两个主要来源:实物资本投资和政府借款。向外借钱不一定是坏事,外资流入能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只要未来有足够的增长来偿还贷款,向外借钱确有其经济意义;但若无足够增长,向外借钱的结果可能更糟。保护主义不可能解决逆差,因为它没有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本问题。
-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总供给是宏观经济中所有产品的总和,它受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限制。新古典派经济学家(萨伊定律)认为“总供给驱动总需求”,凯恩斯主张“总需求驱动总供给”。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是现代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
-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短期现象。曲线显示,经济倾向于从高通胀低失业移动到低通胀高失业,并且往返移动。但这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而言,经济周期和周期性失业起起伏伏,只有根本的自然失业率持续存在,而伴随着自然失业率的是变动的通胀率。宏观经济政策应兼顾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
- 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 财政政策,指政府的租税与支出政策。养老和医疗是很大一笔政府支出。支出超出税收时,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钱。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非完全一致。
- 权衡性财政政策,知易行难。租税是自动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使社会总需求增加或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作“扩张性”或“宽松”的财政政策,比如减税和增加支出。反之,称作“收缩性”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比如加税和减少支出。自发性稳定机制根据经济周期自动调节。至于权衡性政策比较困难,主要困难包括a.滞后性; b.副作用;c.政治上不容易获得认同;d.不治本。此外,中央银行通常比国会反应更快。
- 美国累积负债的长期前景很糟糕。政府赤字过高会带来的坏处有:1.挤出私人投资;2.带来贸易逆差;预算赤字和社会福利要有取舍。
- 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货币的3个基本功能:1.交易媒介;2.价值储存;3.记账单位。货币包含M1和M2,信用卡和借记卡不属于货币。银行是通过放款的过程创造货币,依法必须持有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