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路上能越走越远,能够有不竭的学习动力,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身边始终有一群好学上进的伙伴。之前是教育在线的博友,之后是语文湿地的湿友。
西安的姜凌鸽就是其中的一位。
2
一个月前,凌晨时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带着学生到我们学校演出,是校园剧。演出结束后她说她是下午四点四十的飞机,我说我找人送她。于是她回宾馆收拾东西,我便打电话给老公。可是手机不知犯了什么病,页面总是被其他网页占据,退不出来,我无法打电话。我一着急,就醒了。
这个梦好清晰。以至于再次醒来时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我给她微信留言,把梦说与她听。她说,我是想她了,她也想我了。
四天后,我在查找之前关注的一个课程,了解开课的信息。我惊讶的发现,适合我时间的一期课程竟然在西安!
再想到之前的梦,天意啊,我信了。
3
订了机票,通知凌鸽。飞去西安的那天,一切都很顺利。只是凌鸽告诉我,西安重度雾霾,中小学已经停课,让我带着口罩进西安。
事实是到达西安后,虽有雾霾,但因为有风,不像预报的那样严重。在西安的那几天,都可以脱了外套在大街上晃悠的,很是舒爽。
下午一点多,进到西安,我有了一个可以进入到凌鸽学校参观的机会,有了一个与凌鸽亲密接触的晚上。
凌鸽所在的学校是西安第九十八中学,位于雁塔区朱雀大街上,算是城区中心的一所老学校了。所有的学校外在的装饰上几乎是一样的了,用各式各样的刊板对学校进行方方面面的介绍,走一圈基本上就可以明白这所学校的特色。学校有一栋四层办公楼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这个季节只剩下虬曲盘旋的枝干以及零星的枯叶子,我想春天来临的时候,这面墙将最先醒来,用一片明晃晃的绿色彰显校园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的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凌鸽的朱雀文学社。
在她学校的简介里是这样介绍这个文学社的:
校朱雀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校刊《朱雀文苑》入选全国50家优秀文学社刊,省市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专题报道,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李天芳、萧云儒等20余名作家来校做报告,被誉为全国创新写做实验学校,冰心文学创作基地。
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而凌鸽接手于2002年。近20年的时间,凌鸽除了做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还一手把这个文学社打造成了一个品牌,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在她的文学社小屋里,堆满了各种奖杯。每个寒暑假,每个节假日都有她带着孩子们四处游学的身影,增长着学生的见识,丰富着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一个学年结束,孩子们的文章便会结集成册,名为《朱雀文苑》。从选文到编辑校对到排版,图片的选用,都是凌鸽亲力亲为。于是2008年,《朱雀文苑》的第七卷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刊一等奖,第八卷在2009年被评为特等奖,第10卷在2010年被评为一等奖……这些内容我是在刊板上看到的,只更新到2011年,近些年的情况我没再问,只是在小屋里看到了一期又一期的《朱雀文苑》,每一期都那么的精美。
文学社小屋的门前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花,也有果树,还有一块刻着“朱雀文苑”的木匾。这里是凌鸽和她的文学社成员们的主要活动区域,春来赏花,冬来玩雪。
说起来凌鸽还是有些遗憾。这里原先有葡萄长廊,可惜后来变作了停车场。右边有两棵核桃树,左边是两颗枇杷树,果实还没成熟,就被孩子们摘吃了。有一棵石榴树已经不结果子,食堂的后面还有一棵很大的树。对校园的花草树木,凌鸽如数家珍,想来她每年的每个春夏秋冬都会带着孩子们细细的去观察这个校园,去爱上这个校园。
在凌鸽的文学社小屋里四处贪看着的时候,一份校本教材进入我的视线——《播音主持校本教材》,里面有十三节课。我很惊讶,真的很惊讶。
去年四月份见凌鸽的时候,我们聊到社团活动时,她说下学期有可能主持播音主持的社团活动。我给了她一个建议,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员来给孩子们上课,这样她不至于太累。可我没想到的是暑假过后,她竟然亲自上阵来上播音主持课了。她说,她查阅了好多书,又在网上买了好多课,边学边教。
上课就上课吧,她竟然是这么的讲究,把一学期的课备好,编辑成校本教材,有这样的老师,真是一所学校的福气。
不仅如此,我回家后没几天,她的朋友圈里发出了那些孩子们展示学习成果的一台晚会照片。
她在总结里说:
朱雀文学社,带着孩子们参与大型活动6次,参加征文比赛8次,获奖76人次,采风2次,出版《朱雀文苑》《似水流年》等刊物4本,给《播音主持》班上课20次,组织一台晚会……
前几日和她聊天,她说学生考完试,但还需一个周后才能放假。校园里没什么人,很安静,她正好再把播音主持的教材修订一下,以备下学期使用。还有下学期的课也提前备出一些。
我是一边赞叹、敬佩着,一边也心疼着。
比我年长的凌鸽早已是高级教师,各种荣誉无数,做不做,做成什么样,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可她为何还会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的,尽职尽责的做事,这大概就是一种情怀了。
这样的情怀会感动人,会温暖人,会激励人。
4
下午,凌鸽她们年级组开会。我把校园溜达个遍,然后出校门。旁边就是几家还不错的服装店和一家鲜花店。
控制住了买衣服的欲望,还是忍不住又买了一条乳黄色的丝巾回来。
晚上,和凌鸽的爱人、同事,以及湿地的冬茹夫妻俩聚餐,品尝各种西安特色小吃。
然而,一群教育人凑在一起,聊的依然是教育。
晚上在凌鸽家,我睡的很安稳很踏实。
离开西安的前一天,我们的课下午五点结束。而那时,冬茹已经在楼下的肯德基店里等我。
一起回宾馆,一起躺在宾馆的床上聊天,一起在外面的大街上寻找吃的,一起吃奇奇怪怪的各种面食……
冬茹说,她很少和人走的这么近过,还只是网上认识,湿地年会见过一次面的人。
她说,就像是见到了亲姐,自然、随意、亲切。
我亦如此感受。
离开西安,我选择了乘坐那个慢慢悠悠的绿皮小火车。
背包里装满了凌鸽和冬茹带给我的小吃——柿饼、琼锅糖、大枣、牛肉、清真点心……
24小时的行程,读着书,啃着小吃,看看窗外,再发发呆。
没有孤独的滋味,也没有感觉到漫长,只是感知到生命里又多了一份可以慢慢回味的时光。
一段太美好的时光。
以至于几天后我再去北京学习时,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于是,便开始怀念在西安的日子。
5
他日再去西安,不学习,只为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