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重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貌是谦虚恭敬的语言和动作,是一个人素养的自然表现,也是人际交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不学会以礼待人,就无法立身做人。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就应让孩子从小懂礼貌。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
礼貌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有一个正直、谦虚的胸襟,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但是,礼貌需要经过长期逐渐培养才能形成,所以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行为和影响,教孩子们如何懂得礼节。例如,当孩子向其他的孩子借玩具时,父母应教孩子说、“您好”、“谢谢”等有礼貌的话,通过不断教育,反复地练习和巩固,就能使有礼貌的言行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另外,对于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及时给予赞许和夸奖,使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如果孩子为大人做了事,比如拿双拖鞋、倒杯水,家长应该及时对他表示感谢并夸奖他:“谢谢!真懂事。”或许孩子在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多大感觉,但是父母的赞赏,会诱导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注意礼貌。
只要父母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