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
总编辑:任凯晔总监制:王俊
摄影:景昭君 采编:王颖文案:周蒙蒙
"魅力蓝话筒,
靓丽新人生"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中国的家长正表现出越来越多元化选择。近年来,声乐、舞蹈、跆拳道、书法、美术、口才……越来越多的兴趣特长培训则倍受家长青睐,掌握一门技能或拥有一项特长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父母对子女最基本的要求。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素质教育和品质教育的今天,专注各种兴趣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今天大家将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他们的精彩生活。
初见张丹便被她甜蜜的笑容所吸引,一双乌黑透亮的眼睛一闪一闪,两腮上若隐若现的酒窝,嘴角微微上扬,像开出一朵灿烂而美丽的太阳花,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里,给人一种温暖又不失爽朗的感觉。这副讨人喜欢的模样,特别容易让人亲近,虽是初次见面,却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没有隔阂或距离感,一切都如此真诚和热情。
2012年,闲赋在家的张丹不甘心做一个全职太太,于是带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当时刚刚开办的渭南蓝话筒少儿口才培训学校任教。由于本来就是话剧表演专业,自己又对这份工作喜爱有加,年轻的张丹很快就成了学校的业务骨干。2015年3月,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张丹正式成了学校新的法人代表,并全面接管学校的管理和运营工作,新的蓝话筒也开始承载起张丹更远大的梦想和抱负。
这份工作的好处就在于不会占用太多的休息时间,上班是上午9点,与其他工作并无差异。但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张丹看上去可没那么轻松,这样小规模的培训机构和动辄几百上千人的学校不能比,大到行政、教学、招生、活动都要亲自过问,小到学校里四处散落和杂物甚至桌上的灰尘都要积极地参与。对于张丹来说,这是她全部的事业,无论大小她都希望能够做好,而做好与做不好的区别往往又不在于你是否拥有很大的规模,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关注和参与每一个细节。
很快,凌乱的走廊和咨询台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张丹和伙伴们要在孩子们到来之前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此时,一些积极的小朋友已经早早地在大厅或走廊里等着开课了,或是利用这短短的时间练习着什么。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很显然这些孩子的培养已经初见成效。敢说、会说、不怕生人,看着他们一本正经地练习着,还真有点自愧不如呢!
眼前的忙碌似乎让张丹想起了什么,她怔怔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又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过了好一阵,她似乎感觉到我在看着她,便回过头来对我说:“我现在感觉挺开心的,5年了,我当初都不敢相信会有今天的成绩。”我听她说过,五年前她接手这所学校的时候很不被看好,当她觉得万事俱备的时候,却发现招生太难了,但好在那时候她选择了坚持,一个女孩子硬是顶着各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从只有区区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几百人的规模。
所谓口才,即口语表达能力。相比较其他专业培训来讲,口才培训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一些家长认为不爱讲话、不会讲话是天性,因此对于孩子不善表达的现象都归根于性格原因。但实际上,口才既然作为一种技能而存在,就一定有技巧和规律可循。口才培训便是在激发个人表达欲望的同时,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加以规范和引导。这就是张丹和她团队的工作内容。
当然,即使张丹对自己的选择抱有极大的信心,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难免困难重重。开始家长不认可是一方面,等到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之后,师资却又成了最头疼的问题。招聘有门槛,学历、能力都是硬指标,即使都符合也不是像音乐、舞蹈那样教条的工作,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张丹要求第一位新入职的老师都必须去北京总部学习深造,在她看来,这是能把这所学校办好的关键。
教学质量好,学生的变化就显而易见,从学校回到家中,孩子一天天的改变父母都看在眼里。慢慢的,张丹和她和蓝话筒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接受并喜爱着,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面对家长的信任,张丹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挺重,但这种感觉却又特别充实,她说,当你觉得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负担反而是一种财富。我欣赏她这份自信。
眼下的这几位小朋友都是要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比赛的,在老师的精心编排下,几位小朋友分别扮起了不同的角色。他们将在几天后前去北京参加“星光闪闪亮第五届全国少儿电视才艺大赛”,为此小朋友们可真是卯足了劲呢,无论如何,有这样的机会展现自己,对于他们来讲都将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张丹和另外几位老师一边耐心地和小朋友们沟通演讲的要领,一边准备着表演时要用的音乐,排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于是又一遍一遍地反复,既要确保孩子能够理解,又要让孩子持续地保持自信。好在孩子们像是见惯了大场面一样,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心态倒也不输给旁观的大人们。
对张丹来讲,能看到这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是给她最大的安慰,而与孩子们长时间相处所建立的感情却在时间的催化中变得难以割舍。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和张丹亲密和举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起初我以为是她自己的孩子,好奇的询问之后才知道也是她的学生。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之间竟然可以如此亲密,也就不奇怪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里了。
如今的张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自己创业之前她曾经在联通公司工作过,因为要照顾孩子所以过了很多年全职太太的生活。虽然不用工作却并不觉得轻松,看娃真不是一般的累。终于有一天,她告诉自己要解放出来,所以接手了这家学校,虽然现在的工作还是每天和一帮“小鬼头”们在一起,但却并没有当初那种烦恼和疲惫。
蓝话筒在渭南的口碑渐渐树立起来了,孩子喜欢,家长信任,张丹也因些结识了各行各行的人,只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长”身份。无论如何,家长们认同蓝话筒带给自己孩子的变化,和张丹也成了要好的朋友。
为了赴京参赛的事,张丹和伙伴们已经忙碌了很长时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连吃饭都在商量着去北京的路线和住宿问题。吃完饭依然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反复重复着上午的内容,也正应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已经无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我很清楚,一个人如果愿意承受孤独和寂寞去做一件无比枯燥的事情,他的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张丹忙碌且充实的一天对我们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却恰恰又给了我们足够用来思考的时间。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每个人平凡且单调的工作状态时,我们都会去问自己,他为了什么?金钱?荣誉?地位?或是梦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让自己坚持的理由,可世俗的东西带来的终究是烦恼,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答案,我想应该是——“希望我的明天比今天更精彩”吧!
当天空的帷幕逐渐拉开,夕阳西下时天边的霞光已被映得通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张丹终于可以褪去工作时的严谨,显露出天然的女人味来了。工作之余,她常常约上闺蜜逛逛街,或特意前往闺蜜推荐的某家餐厅解解馋,等待之余在街边的精品店为朋友挑选一件称心的礼物。这里是渭南,你不需要行色匆匆,也同样可以拥有美丽的生活。
渭南人的一天,感恩有你!
*《渭南人的一天》是渭南首家以影像的方式纪录渭南人和事的纪实类、原创型自媒体平台。我们计划每年至少完成100篇与渭南人有关的专题报道,栏目以全面展现渭南人自信、自强、坚韧、乐观的人文精神为己任,弘扬正能量,力争为构建和谐渭南贡献一份力量。《渭南人的一天》独树一帜,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坚持原创,并根据栏目发展的需要,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力争将其打造成渭南新媒体领域的新生力量。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