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隐者繁多。相传尧本欲禅位给许由,结果许由连夜跑了;尧又属意于务光,结果务光又不见踪影,最后只好传帝位于舜。这是最早的隐者,连天下都看不上,可见其气魄。
商周、春秋、战国时代,隐士逸民更多,有讽刺讥笑孔子的长诅、莱溺、荷篷丈人、楚狂接舆等,还有孔子由衷赞叹的伯夷、叔齐、朱张、柳下惠、少连、虞仲、夷逸等。他们生性淡泊,品质高洁,虽身隐于野,却明晓天下之事。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则是老聃、杨朱、庄周,他们无意出仕,却有惊人文章传世,后人将其思想著述合在一起研究,统称老庄之学,并与《易经》关联,开创了道家一派。
老子留下《道德经》,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真的与世人相忘于江湖了。庄子不仕,却经常有仕途之人相访。因他贤名远播诸侯之间,楚威王曾三番五次派人请他出仕。一次,庄子欲垂钓于濮水,楚威王的使者先行迎候,请他为官。庄子不为所动,淡淡地问两位使者:听说楚有神龟,已死三千年,被供于庙堂之上,你们认为,是死去留骨而贵,还是活着曳尾塗中好?使者说:当然是活着好。庄子说:你们可以走了,我的选择正是曳尾塗中。不愿意高贵而束缚地活着,而愿意无名而自由地行走,此乃隐者之思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