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与朋友聊天, 朋友说很想知道我的求学之路, 没来得及与朋友细聊, 却让我好好思考了一番。
其实我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尽管自小就是学霸, 学习从没让父母操过心,总是自主自觉的学。 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妈妈的赞赏,妈妈还常不为意的说些打击的认为女儿不够好的话, 大大地影响我自信的建立。 当时父母还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认为女生不需要读太多的书, 甚至觉得大学都不需要读, 我差点听从父母的建议错过大学, 留学的机会当然也是后来自己花了不少努力说服父母争取他们的支持得到的。
我的求学之路就是在不断的追寻和被打击中走过来的, 走了不少弯路,碰到不少挫折, 但正是这些弯路, 挫折, 让我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特别是通过阅读人物传记,看别人是怎么成就自己的人生, 让我一点一点的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
现在也明白,并不是妈妈真的有多不喜欢我这个女儿, 而是由那个年代妈妈的认知局限让她这样处理儿女关系的。 但是有一点让我特别地意识到, 当时十几岁是没有主见的,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要什么样的人生,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们的教育的缺失。 从自己走过的路来看, 如果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主见, 自己是会去一步一步地做的, 不管多么顽固的父母, 都会被你的坚持打动的。
我后来在工作上也没有过一帆风顺, 金融危机时碰到过裁员, 碰到过公司撤资, 可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去不断学习,不管是专业上还是人生智慧上的, 不断思考和改变思维, 不断接受改变, 不断开发自己的多种可能性, 在环境改变前自己先改变, 从而练就了现在的从容不惊。
正如蒋勋老师在讲“美的初始“里讲雕刻时说到:一个雕像是要经过雕塑家从一块石头或木头等材料中一点一点的去掉材料的一部分, 雕刻出他们心中的形象,再一点一点地修正,最终达到雕刻家想要的雕刻作品。 人生也一样, 在整个成长过程,整个人生过程, 需要一点一点地修正,大胆地去尝试,不要怕试错, 才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雕塑家。
蒋勋老师还讲了他自己的一个例子。 他年轻时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 尝试过很多事情, 很多他父母不能理解或反对的事。 比如有一次他到寺庙里去修行,成为居士, 当时他妈妈听说了就哭了起来, 因为他妈妈以为他成为居士就是出家了。
蒋勋的这番话, 给我很大的感触和启示。 如我们常说的“你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你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你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我想在我的后半生, 我需要如何继续雕塑自己的人生。 而作为长辈, 对自己的后辈要如何反省父辈的认知局限, 让后辈能更自信地雕塑他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