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人带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朋友的孩子四岁了,她跟老公都在跑外地做生意,孩子丢给了乡下的外婆外公。
到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心里念着忙了一年,终于能见儿子了,在回家的车上百感交集,期盼着赶紧见到一年不见的孩子,好好亲热亲热。可到了家门口,几个孩子在门口玩,根本就不认识自家孩子,问外婆:“谁家小孩啊,在我们家玩得那么开心?”
朋友把孩子和外婆接回了身边,安排孩子上幼儿园,由外婆照顾。
周末,外婆带着外孙出来玩,孩子一出去就撒欢地骑车到处跑,老人背着书包、提着水壶真心跟不上,力不从心。
老人又担心孩子安全,边喊着:“别跑远了,注意车!”边小步慢跑,努力让孩子停留在视线内。
一天下来,老人孩子都累得够呛。孩子把小童车一扔,小跑着过来抱着老人腿央求着要抱抱,才能回家。
老人六十多岁,脸上尽显疲惫,面对孩子的要求,很犹豫。
但是孩子赖着就是不走,老人很心疼。她把肩上的背包拿到手里,慢慢蹲下来,让孩子趴上背,然后再慢慢站起来,拉着小童车走了。
老人跟孩子离开回去这一刻,被朋友看在眼里,特别心酸,她说:心疼孩子,更心疼自己的妈。她现在毕竟老了,应该颐养天年,还跑那么远来帮我带孩子。以后剩下的事情,就靠我们自己了。我会每天提早一小时回来,抓住一切时间带孩子玩,弥补之前孩子成长缺失中的遗憾。
孩子的教育自己来,孩子跟着外婆生活了几年,说一口流利的地方方言却不会说普通话。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们说的话更是不懂意思。
她每天买来各种识字书,纠正孩子发音,让孩子理解语句意思。在家也积极与孩子沟通对话,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有没有受到表扬,作业是什么。
长此以往,孩子发音吐字更加清晰,上课也更加积极了,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外婆偶尔也挂念外孙,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解决,还时不时给她家寄来一堆特产。
我十分钦佩她,面对老人带孩子出现的问题,她找到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
中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就试着改变自己。”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很多都将养孩子的重担压给了父母,以为只要努力工作,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即可。
但做父母哪有那么容易呢?都是风里来雨里去。
于是,优秀的爸妈自己带孩子,没办法也逼出来办法。
特意租离工作地比较近的房子,孩子就近上学;每天六点起床做饭,夫妻俩吃饱先送孩子再去上班,晚上五点半丈夫接孩子,妻子在家做饭。开销大了,丈夫努力接外活;带娃难了,妻子加班完陪孩子识字画画。
这是很多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身体累,但教育自己一手抓,孩子习惯能得到及时纠正,亲子关系得到提升。
在孩子身上,你付出了多少,他就回应你多少。
一味将孩子给老人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是对老人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