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沪生老师的第二次写作课,这次的课程主要带着我们去学着阅读领会茅盾文学奖作品,学习精髓不断改进我们的写作技能。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回顾,下面试着整理这堂课的主要精髓。
沪生老师在这次课里,推荐我们去阅读学习茅盾文学奖作品——小说《白鹿原》,在茅盾文学奖小说里面就他个人而言,他认为最好看的就是《白鹿原》。这本书写的很长,大概50多万字,时间跨度也很大,从读茅盾文学奖作品可以学到这几点:
丰满的人物故事,呈现真实框架全
白鹿原这部小说讲了三代人包括整个家族之间的故事,涵盖了社会变革,小说人物众多。小说里面主要讲了主角白嘉轩这些年的变故。其中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小说里面的每个人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配角,都有他自己的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故事,以及这个配角他整个的人生。
在上期写作课程中,我们提到了写东西要写具体。这部小说就是写的很具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通常来说写很多人写小说就是一个主线,主线人物非常少,从头到尾就两个人,男主角和女主角,或者还有男二号女二号,四个人,没有其他东西了,这就是俗称派小说套路。
之前我们小时候看小说,可以一眼看出这个人物是好人,这个人物是坏人,正派与反派角色很好区分,而等你来看《白鹿原》这部小说时,其实在这里面并不是区分的很明显,这样真实感就很强。
整个事件框架更圆满更真实,必须要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市面上很多通俗小说就比如有一些言情或者科幻小说,在书中对配角随便描写,然后就让他说了两句话就完,很敷衍了事的情况,这样就呈现不出框架的庞大感、真实感。而像是经典小说《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就为我们塑造一个乌托邦。《白鹿原》也给你塑造一个村庄,令人感受到所写的人物故事更加丰满真实。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写作差别
这些尝试写小说的时候一直有个矛盾,在于用是第三人称还是用第一人称的问题。
我们发现大多数名著都是用第三人称写的,极少数才用第一人称。用第三人称你方便可以从上帝视角写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写。每个人看到的是事情的一部分,然后读者自己拼凑出来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就是有故事感的话就很容易。第一人称很容易写的片面,而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能让人们更好地进入情境。第一人称写的作品比如说杜拉斯的《情人》,在《情人》中就有很多非常细腻的心理描写,令人很容易跟着进入那个情境了。《情人》是中篇小说,故事较为短小。而如果是长篇故事,用第一人称来写就没有办法支持,很难支撑长的框架。
好的文学作家一定是讲故事的高手
记住一点,写东西就是在讲故事。
有些人讲故事的能力很强,夸张的说,最擅长能用一句顶一万句。
什么叫讲故事的能力强,就是我们很多人讲一件事情,往往要加很多资料,讲故事能力强的人可以用两三句话讲完的故事,就不会用更多的话。如果再加语句的话,肯定是有他的道理,这样能让整个故事更丰满立体与充实。
在我们写作时不要抒情,不要无病生吟,不要完全招搬观点。要学着完全把事情讲好,最基础的从讲你身边的事情开始,这些都是最初级的写作技能。
在写作这条路上,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观察,不断的练,才可不断精进。卖油翁的那句“无他,唯手熟尔”,这就是最直白的真理。还好,与茅盾文学奖这些大咖作家相比,我们还年轻,还有时间继续积累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