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目标100本书
已完成年度目标的第45本书
5月份目标8本书,现已经完全2本
今天阅读的是希阿荣博堪布著作的《次第花开》,这本书是希阿荣博堪布近年来所写的心灵随笔集。这些随笔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最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的面对新的本事,变成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在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修学佛法不必等待,当然你变得更好或更糟的时候,而是从自己当下所在之处开始,我只能从这里开始;看到人生中的苦恼此伏彼起、相聚不断的事实,是学习佛法的第1步
佛陀宣讲法要: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苦谛”是认清生活中的苦恼普遍存在的事实,“集谛”是分析苦恼的成因,“灭谛” “道谛”是讲苦恼的窒息及窒息的方法
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凡事有因才有果,烦恼也是这样,有其产生的原因,要远离烦恼,必须远离烦恼的因。根据《瑜伽师地论》,烦恼产生有六因:潜伏在识田里的烦恼种子、对镜、随学恶友、听闻不正确的法教、串习、颠倒作意
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仔细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所谓我执,是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须观待条件而绝对和常一的存在的
事实上,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的生命,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也就是无我和无常,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经过反复观修、体认,我执便会逐渐弱化
观察无常能力,我们比较快的体验到无我;无我指事物不具有绝对的自性,但并不是虚无主义。事物之所以无我,是因为它随缘生灭,缘起则生,缘灭则灭,这便是因果;无我是佛教最独特也最深奥的见解
在生活中修无我也要双管齐下,既要体认事物的无自性,通过有意识的削弱对自身和外物的贪执来减轻痛苦,又要重视因果。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佛陀把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变苦是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开,担心也没有用
克服恐惧有两种方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熟悉无常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佛法修行的意义
无常不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无常像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它时刻提示我们保持警醒,并且给我们以鼓励和希望。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静坐的一个入门方法便是观察自己的呼吸,一切都会过去,包括具有伤害性的负面情绪;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个表现是不知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自律是第1步的觉察,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没有自律,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宁,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平和的内心世界,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心态和情感;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忍辱中的勇气也不是来自意志力,而是来自内心的柔软和开放,忍辱的另一层含义是容忍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最有效方法。有人把布施比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布施中,受者、施者双方都会获得利益:受者免受匮乏之苦,施者也从中收获了喜悦和自尊
布施让我们学会放松,不再把一切都紧紧抓在手中,也不再只关注自己。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给予是会让人感到丰足而不是贫乏的。布施的目的是学习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从而更好的帮助别人,所以布施的发心很重要
如何“做功课”:
早课
1、先在佛堂供水、供香,并于佛像前顶礼三次,礼毕以“毗卢七法”的坐式禅垫上安坐
毗卢七法:
1)坐式,两腿都盘起的金刚跏趺坐,这是啥?如果做不到,半跏趺坐也可以,跏趺坐能够让身体很快获得轻安等5种功德
2)身体要正直,不能过于前倾或后仰,这样可以不生起昏沉,掉举,在密宗当中说,身若正,则脉正,脉正心也就正直
3)头要稍微往下低
4)眼睛微闭,垂视鼻尖
5)舌尖抵上腭
6)两手臂要展开,肩臂平齐,不要内收
7)双手要结定印
2、然后,开始对呼吸做调整
3、继续调整后,开始回想自己昨夜的梦境
4、然后开始修“上师瑜伽”
5、早课的“上师瑜伽”修完后,就可以开始“念诵”功课
6、早课完成后,根据自己修法的情况,在一天中,随时随地念诵本尊修法和本尊心咒并认真计数
晚课
1、晚课时,应该在佛堂供香、顶礼
2、每天念诵百字明忏悔自己的业障非常重要
3、供护法的人应该先供护法,然后回顾检讨自己一天的行为
4、一天的修行结束时,念诵《普贤行愿品》回向发愿
5、入睡前,心中手持住善念入睡
禅修
一天当中至少要禅修半小时;先祈祷上师,在安住于心性中,安住片刻后,从定中出来再祈祷上师,再安住,如此反复修持至少半小时;如果每天能坚持做功课,用不了多久,心相续就会有改变,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会有很大增长
五加行
1、皈依
皈依就是发愿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跟随三宝修学正法。皈依不,但是一切正法之门,也是得到一切建立的基础
1)在修持皈依前,应该端正自己的发心
2)端正发心后,首先应该请一张皈依境的唐卡,由上师正光加持,悬挂在佛堂,开始仔细观想
3)这样观想后,开始念诵皈依的偈颂
2、发菩提心
修持菩提心时,在皈依境前观想:
在修持时可以先从对自己有恩德的亲人、朋友开始观想:首先对他们生起菩提心;然后是与自己无关的普通人,对他们生起菩提心;再然后是对自己有过损害的怨敌,对他们也生起菩提心;最后将菩提心推及六道中所有众生,希求所有众生都能获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
念诵发菩提心的偈颂时:
也应当与不一样,一边念诵,一边在心中发愿,圆满念诵11万遍,心中也同样要这样发愿11万遍。即使圆满了11万遍的念诵观修后,还要长时间的反复观修、串习,直到自己的相续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3、金刚萨锤百字明
金刚萨锤百字明的修法也要念诵11万遍
清净业障的方法首先就是要生起忏悔心。四种对治力简单来讲就是,这4种对治力非常重要:
1)对金刚萨锤具有足信心,诚实依止金刚萨锤的所依对治力
2)对自己往昔所造恶业生起真实后悔心的厌患对治力
3)发愿从现在起不再造恶业的返回对治力
4)行持善业对治往昔所造恶业的现行对治力
4、供养曼荼罗
5、磕大头
追求觉悟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突围,没有佛法的指引,我们将永远被困在里面,原地打转。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习惯这种不迎不拒的做法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1课,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不往内观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下受苦。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的。菩提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有着翔实的建立步骤
培养爱的能力,如果你感觉从自己做起比较难,则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最能激起你心底温柔之爱和感激的人,真诚的希望他快乐。然后你把这种爱和感激投射到其他亲近的人身上,并祈愿他们同样获得安乐
作为修行者,不妨提醒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但那些爱我们的人,让你我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而且美好,仅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其实,内心越来越宽阔,坚强,温柔,这便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自己快乐的源泉
自己在经历痛苦时,努力保持住觉察,看到情绪的变化,看到自己的反应,看到脆弱、怨恨和惊慌,同时尽量把心敞开。这时你能了解报纸上,电视上,书本中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心里的感受了。他们无论做什么,你都不会诧异,你都能体谅。谦卑,宽容,感恩这些词语背后的深意,此时你方开始理解
为别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等而高兴就是随喜。只有开始随喜这项训练时,人们才会看到自己的嫉妒心有多么强,多么容易被激发;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6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
人们也常把供养分为身口意3门供养,指在行动、言语、思想上修持佛法,以此作为对上学的法供养,以及在行动、语言上对上师作承事供养,以意念随喜上师的功德。不论哪种形式的供养都能帮助我们增强信心,减少我执
作为合格的上师,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无伪的菩提心
2、精通教法,能应弟子的需要完整传授某一解脱法门
3、戒律清净,判断一位修行人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资格,其密乘戒清净与否就要摆在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