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期樊登读书会讲解希阿荣博堪布的《次第花开》,突然想依靠他帮助自己梳理一下自己近几年对“佛”的认识。
先摘录一些,随着阅读逐步更新
四谛法门:苦、集、灭、道。“苦谛” 是认清生活中苦恼普遍存在的事实;”集谛“是分析苦恼的成因;灭谛、道谛是讲苦恼的止息及止 息的方法。
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外在形式到底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必要,取决于你的修为。
【关于修行】
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惯让我们不喜欢单纯的与自己相处。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他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不希冀、不会比。
生活即修行,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
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所谓我执是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需观待条件而绝对和常一地存在的。
【关于无常】
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无常粉碎了我们对安全感、确定性的幻想,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脚下随时可能踩空的时候,便本能的想抓住什么,这是执着的由来。由于我们想抓住、想依靠的东西本质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我们痛苦。造成通过的不是无常,而是执着。逃避不仅仅是无劳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无常想一个面貌丑陋、内心温柔的怪人。
【关于因果】
因果的法则,使我们不至于迷失在无常之中。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因此不可能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
【关于皈依】
身语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对佛陀的教诲真心认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帮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宝的护持和引导。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关于忍辱】
追求精神休养的人都需要具备一种品质,那就是忍辱。
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
我所理解的修行,
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
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
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
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无常乃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
可是人们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
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才会去注意它的存在,
所以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
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
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当人生走到尽头,
除正法外,什么都帮不了你。
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
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奴一仆,
就连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
那时,唯有恶业对你有害,
除此以外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
他们也无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闪闪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