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关于倾听,我想作为幼师的我们很有发言权,我们每天喝孩子相处,每天都在进行着观察和倾听。接下来就聊聊我们老师眼中的倾听:
观察是单向的,而倾听则是双向的。观察是你不需要看我,我看着你就好,倾听则是你说了什么,我才能听到什么。所以,倾听,是用心的交流。
小班的一对一倾听,要学着相信、尊重、理解幼儿,没有倾听的了解不是真正的了解;中班的倾听从最初的教师与幼儿一问一答式对话到现在更加注重倾听的过程,愈发感受到只有做到感同身受并适时予以开放式提问,才能激发幼儿深度思考与表达的欲望。在倾听的过程中,倾听的质量与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环境影响、师幼关系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大班的幼儿的三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三言两句型、简单概括型和滔滔不绝型,针对每种类型幼儿不同的侧重点、视角、表征,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倾听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不仅仅存在于游戏的表征中,更多地融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影响幼儿的分享欲望和我们的倾听质量。当幼儿与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时,我们应以幼儿关注点为主,尊重每一位幼儿。创设安静、放松、具有安全感的倾听分享环境很重要,只有师幼之间建立起互信的链接,有效且高质量的倾听才能出现。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不同,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个体差异,通过倾听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教师的倾听,首先是让幼儿敢说,因为小年龄段的幼儿的表达通常是与实际事件无关,我们就要尊重该年龄段幼儿的表达,并鼓励幼儿勇敢发声。
在倾听中,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不同,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支持引导方式不同,产生的倾听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倾听过程中自己的语言,有效使用有感情、具体的、客观事实的语言,比如:我看到……,我听到……,在尊重与接纳的氛围中鼓励幼儿,引发幼儿更多的表达。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做到认真倾听,有效回应。认真的倾听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关键,在倾听过程中,懂得安静,管好自己的嘴,不轻易的打断,等孩子表达完,认真地给孩子回应,出谋划策,才是让孩子收益的。其次,学会和孩子共情,只有和孩子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所以多一些同理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是我们大人想错了。第三,就是我们要自己做到一心一意,首先要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其次是用眼睛很专注的看着孩子,并给与支持性回应,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表达的必要。
教育和爱,从倾听开始……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游戏、一百种想法,而我们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追随孩子的步伐,发现孩子的兴趣,感受孩子的体验。
每一个孩子的世界都应该被看见与点亮,让我们把脚步慢下来,追随孩子的步伐,倾听孩子的声音,跟着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