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时代,能真正体察百姓疾苦的明君非常少,这肯定是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试想一个整日呆在深宫不亲自深入百姓中去怎么可能了解百姓真正的情况。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饥荒之年问出百姓为什么不吃肉充饥的蠢材皇帝——晋惠帝。
晋惠帝本名司马衷,出生于 259 年,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 267 年被晋武帝立为皇太子,公元 290 年即位,即位后改国号永熙,公元 307 年去世。但是,也许连晋惠帝的老爹——晋武帝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这个晋惠帝,其实是个蠢材儿。
1.弱智儿当皇帝
据史料记载,晋惠帝司马衷刚刚出生时,智商就比一般人略低,不过还算得上不傻不痴,这样的孩子如果管教得当,教育得法,还是完全可以教育成人的。遗憾的是,司马衷从小娇生惯养,无人敢惹,无人敢教,而且每当晋武帝问那些负责教育司马衷的臣子司马衷的学业如何,是否聪慧,那些臣子都不肯说实话,都说司马衷十分聪明十分灵光,这就让晋武帝放松了对司马衷的教育,而对于司马衷来说,也因此错过了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机。
然而,司马衷一天天地长大,晋武帝也逐渐发现,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什么聪明才智。于是,晋武帝在即将传位于司马衷之前,为了检验司马衷的智力,亲自出了一张考卷,内容包括日常常识、治国方针等各个方面,命司马衷三天之内答完交卷。
司马衷拿到试卷后,连题目都认不全,于是就请那些负责自己教育的大臣帮忙来解答试卷。那些大臣害怕晋武帝知道他们没有教好司马衷,就干脆替司马衷做“枪手”,帮司马衷解答试卷。
到了第三天,司马衷拿到大臣们给他填写的试卷,咧着大嘴,傻笑着要去向父亲交卷,这时,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阻止了他。
说起这个贾南风,确实也是个人物。
先说贾南风的长相,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一位长相“举世无双”的皇后,那就是齐宣王的皇后——钟离无盐,但是,这贾南风的长相,远比钟离无盐更丑陋。
那么,贾南风到底长成什么模样呢?简单地打个比方,昔日的网络红人“小月月”大家都知道吧,姑且让我们想象一下,“小月月”全身涂上墨汁、然后再催肥 50 斤的模样,就是那副模样,也不比贾南风更难看!
那么,晋武帝为啥给儿子选了这么难看个媳妇呢?据说,当初晋武帝在为儿子选太子妃时,本打算选其他才貌双全的姑娘做儿媳妇,但在贾南风的父亲和其他大臣的蛊惑之下,最终决定选贾南风 12 岁的妹妹做太子妃。
不过,司马衷大婚那天,贾南风的妹妹却出了纰漏,因为贾南风的妹妹身材过于矮小,所以根本穿不起来结婚礼服,于是,晋武帝只得让当时已经15 岁的贾南风代替自己的妹妹成婚,就这样,贾南风成了太子妃。
贾南风成为太子妃后,一直十分关心丈夫的政治前途。如今,晋武帝决定对司马衷进行登基前的“考试”,贾南风自然要亲自“把关”。
贾南风拿过答案,细细看了一遍后,立刻否决了这份答案:答得这么完美,一看就是作弊嘛!于是,贾南风立刻找了几个识字的太监,让他们重新作答。
当晋武帝拿到太监为司马衷作答的试卷后,发现自己的儿子虽然智力平平,知识有限,但好歹还明白常识、懂得事理,在是非问题上也不算糊涂,于是就放心地撒手人寰了。
晋武帝死后,公元 290 年,30 多岁的蠢材司马衷就登上了皇位,史称晋惠帝。
司马衷登基后,国家和朝中大事一概由贾南风处理,司马衷的生活里只有两件事——享乐和搞笑。
由于晋惠帝治国无方,所以他在位期间,晋国经常发生饥荒。
有一年,全国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饥荒,饿殍遍野。地方官把老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的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后,晋惠帝却一脸“天真”地问地方官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从此,中国就多了一个专门用来形容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的词汇——“何不食肉糜”。
2.吸毒成瘾的低能儿
从古到今,昏君的享乐途径大多是酒和色。晋惠帝也好色,无奈贾南风管得太严,只要她听说哪个妃子或者宫女得到了晋惠帝的宠幸甚至怀孕,她就会手持大棒将那个妃子或者宫女活活打死,久而久之,晋惠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过,成了“寡人”的晋惠帝并不寂寞,他不仅有酒可以享乐,还有毒品可以享乐。
晋惠帝所服食的“毒品”叫“五石散”。这种毒品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这种毒品是由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赤石脂五种石头研成的粉末混合而成的,药性十分燥热。这种毒品本是一种药,用来治疗重症伤寒的,但是被东晋的士大夫们在无意间发现,此药有一定的致幻作用,所以,当时的一些贵族,就把这种药当做毒品来服用。
“五石散”毒性十分强烈,人在服用之后,必须仔细调理。
首先,服用“五石散”之后绝对不能躺着,必须要散步,这种散步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做“行散”;其次,人在吃了“五石散”之后,皮肤会变得通红而且敏感,所以正常人在服用“五石散”之后,必须要穿很薄而且很宽松的衣服,最好穿那种一戳一个洞的旧衣服,才不会因为衣物粗糙而伤害到皮肤;再次,正常人在服用“五石散”之后,五脏六腑会变得十分燥热,所以只能吃冷食,洗冷水澡,因此,五石散又名“寒食散”。
而五石散的药效一旦散尽,五石散的服用者就会由全身燥热变成全身发冷,这时,五石散的服用者就需要大量服用热酒,而且这种热酒还必须是醇香的好酒。劣质酒里的某些成分,会与五石散的服用者体内残留的五石散相互抵触,所以如果服用劣质酒,难免会伤及五石散服用者。
正因为服用“五石散”之后的调理十分麻烦,再加上“五石散”价格昂贵,所以很多所谓的“名士”只能隔三差五的服用一回“五石散”,但是晋惠帝却有的是钱,不怕挥霍,宫里的好酒也多得是,所以晋惠帝天天都服用“五石散”。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晋惠帝的“带领”之下,服用“五石散”就成了晋朝的一种“时尚”,即使那些买不起“五石散”的穷人们,也会在寒冬腊月穿上薄薄的衣服在街上闲逛,扮出一副“行散”的模样来;更有甚者,为了显示自己有钱服散,还会在大街上装疯卖傻,假装四肢抽搐,让人以为是“五石散”的药力发作了……
就这样,在晋惠帝的“带领”下,在“五石散”的催化下,西晋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国家。
3.糊里糊涂的来,稀里糊涂的去
本来,晋惠帝以为自己可以在“五石散”和美酒创造出来的美好幻境中逍遥一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晋惠帝登基仅仅一年后,也就是在公元291 年,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一起造了反,史称“八王之乱”。
公元 301 年,在赵王司马伦的逼迫下,晋惠帝下了台。然而不久,司马伦和他的儿子被群臣杀死,晋惠帝又稀里糊涂地复了位。
虽然司马伦死了,但是还有七个造反的“郡王”呢!剩下的这七个郡王,为了给自己的造反戴上一顶名为“平叛”的正义之帽,干脆挟持了晋惠帝这块废物点心,于是从此之后,晋惠帝就一直在各个王爷之间辗转,受尽凌辱。
公元 306 年,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迎回了洛阳。从此,晋惠帝就一直被软禁在洛阳。
公元 307 年,晋惠帝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他的寝宫——位于长安的显阳殿中,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一张又一张东海王赐给他的大饼。忽然,他抽搐了几下,只见一缕鲜血从他的嘴角淌下,晋惠帝挣扎了几分钟后,倒在了地上,死掉了。
这位稀里糊涂的帝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