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00
关于古典老师读写训练营《如何读透一本书》的复盘
【我的五点收获】
1.为什么读了很多书,没有真正的改变?
读了,没理解;理解了,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不能提取
我的床头堆了好多书,好多都看了,但确实就是看的时候很开心,感觉又懂了好多道理
但书合上,就不知道说啥了
还一直懊恼自己不会思维导图,导致不能内化,但听了古典老师的课和视频发现思维导图其实意义不大
真正重要的是,要跟你过去的知识和经历产生链接,否则等于白看。
2.看书不是为了看书,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理解,为了解决问题。
这点也颠覆我的认知,我之前看书主要为了看书,因为看书好,看书是个好习惯,看书为了给孩子做榜样。
有时候也会为了某方面问题而看书,但看完也忘了,再问我,啥也记不住。
现在知道了,看书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
比如古典老师视频里提到,他最近要看的书是跟故事,编剧类有关的。
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他想要看这类的书,他是带着目的看的。
3.知识是什么?信息论发明者香农说,知识是有利于“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信息。
古典老师举了一个红酒的例子,虽然可能是段子,但却很形象。
看完书,掌握了知识,要能消除不确定性,也就是能够解决问题,否则白看,没有意义。
4.你的思考阅读深度决定了你的输出的深度
我平时爱看书,也爱写,但看完以后却写不出来啥。
原来是因为我的阅读深度太浅了,导致我不能输出,即便输出,输出的深度也有限。
阅读深度,真的最多到古典老师提到的划线部分,也就是和过去体验,知识对上了。
大多数的读书停留在能读懂,偶尔到和过去体验,知识对上了。
至于后面的洞见,智慧,击穿,几乎没有感受过。
5.怎么检验你的吸收?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之前从来没有这步,最多在书上画线了,偶尔看到有想法的地方,用铅笔标注两句,写行动计划。
【我的三点行动】
1.之后读书,尽量根据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选择书来读,而不是单纯为了读书而读书。
2.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跟过去的知识,经历产生链接,及时做笔记。
3.认真听古典老师后面的课,特别期待学习《用ss卡实现善思会写》这节课
学习如何做,才能做到从数据-信息-知识-洞见-智慧-击穿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