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把五月一号称为五一节,而不是劳动节,觉得节日就应该轻松点,没必要前面加上个意识形态化的前缀,再说这个节日和劳动人民没有半点儿关系。
三天的假期至少得有个人连上两天班,我还是像清明节一样主动请缨……一两天的假期, 回不了家,旅不了行,待到兰州无非是睡醒了上会网,跑到安宁逛逛校园而已。人穷则返本,现在竟然回忆起被自己称为“灰色调四年”的日子,想想那时虽心境悲凉,却也过得自在。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称王,品味,也很享受这种孤独,并且笃定这是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已深入骨髓,且不可救药。
中国的古汉语很有意思,“穷”和“困”有着独立的涵义 ,而和在一块却是另一种生存状态。自幼喜读历史,至今改不了从若干历史人物事件中合并自己的同类项习惯,如今觉得好多青史留名的人一生活的很累,单调乏味。倒是从精神上向往春秋战国的士阶层,一群没落的贵族,可以进退自如,保全一个独立的人格,成全一世的波澜壮阔,然后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曾与一旧时好友聊到“绝圣弃智”,发现了如今苦恼的原因:秉性淡泊,却有放不下的雄心抱负,幻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同时存在,非穷亦不困,还有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想想桃花源中的五柳先生只不过是“穷”加“困”后的自我安慰罢了,此生最为羡慕的还是范蠡,然几千年来谁有能有如此际遇和修为呢?若能放下执念,做一漆园小吏,了此残生,也是甚好!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