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并不是字面意思让人睡觉,其实也有清醒催眠。催眠只是一种状态,有点“懵”的状态,不用大脑思考只用身体感知的状态。在外人看来催眠者好像是睡着了,只是催眠师在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一起工作,让他的意识暂时休息。
对于成人来说,我们习惯用意识在思考,过多的使用大脑,其实真正指引我们生活的是潜意识。
卡尔荣格,“除非你把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一直会指引着你的生活,然后你说它是命运。”
对孩子而言,他们的身体感知强于大脑。妈妈其实不用受过专业的训练,也能成为孩子的催眠大师。
只需要简单的营造氛围,就可以跟孩子的潜意识工作。我们称之为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喂心灵母乳。
那如何营造讲故事的氛围呢?
光线不要太强烈(可以拉上窗帘),如果是睡前故事就可以关上灯。
四周是安静的,孩子听故事的时候,最好不要被其他声音打扰。
调整呼吸,让孩子放松下来,进入一种梦幻状态。其实是一种似睡非睡(意识暂时休息)的状态。
有一些重复的语句,会让孩子更容易进入状态。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重复。
关键是妈妈说故事时的节奏。节奏放慢一点,呼吸深长一点。轻柔缓慢,均匀稳定,有韵律。像是从妈妈的肚子里自己流淌出来的,试试把发声部位也放到腹部。
如果是睡前故事,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中,非常放松,很容易就进入梦乡了。越投入越专注,越容易放松。
如果是白天讲故事,讲完了,根据孩子的节奏,还需要慢慢地唤醒。比如调整光线(拉开窗帘),做几个深呼吸,吸气的时候说话,再让孩子活动活动手指脚趾。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要突然就暴露在强刺激下。
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是要和孩子的潜意识一起工作。不是说教,也不要讲道理,孩子的潜意识听不懂这些。
还有千万不要在讲完故事以后,问孩子“故事好听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吗?”“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呀?”不要让这样心灵的滋养,又回到意识。
故事可以是经典故事,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传统神话等等都很好。有些古老的故事有很深的寓意,不要刻意改编成符合现代情景的,也不要把所有情节都改成伪善的,故事里的生命力不是用成人的意识来感受的。
故事也可以是妈妈自己编的隐喻故事。
朵朵妈,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来听听。
“一只小老鼠,东跑跑西跑跑,她很好奇地发现了一个有着三个孔的白盒子。她对着白盒子喊了一声,白盒子没有理她。她把耳朵凑过去听一听,白盒子里有没有回应。她找了一个小木棍,捅了捅三个小黑孔,嘣~小老鼠的手烧焦了~”
朵朵妈是想告诉女儿不要玩插座,前面都编的蛮好,只是最后急于说理,用了有点恐吓的方式在编故事。
故事情节的设计可以参考小老鼠的生活习性,小老鼠很好吃,他在找食物吃吗?一不小心滑到了米缸里?还是去油灯里转一转?小老鼠在洞门口钻来钻去?小老鼠去捉弄一下小狗狗?
尽量用隐喻主体本身的特性来编故事,用动物的生活方式来描述动物的故事,用植物的生存状态来描述植物的故事。不要让小老鼠太拟人,或者让小老鼠做的事情跟孩子做的事情一模一样,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联想到现实,回到意识层面。
这是我2016年8月31日写给自己的小故事:
小煤球 滚呀滚 滚呀滚
滚到一堆黄沙里
沙子们看到小煤球都像看到了怪物
你这么黑 你比我们大这么多
小煤球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
试着将自己缩小
显得不要太奇怪
可是怎么滚 也滚不小
他就只好离开了
小煤球 继续 滚呀滚 滚呀滚
滚到一片草地上
小草们都很和善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周围被绿茵茵的嫩草包围着
感觉舒服极了
当他正闭着眼睛享受时
他发现自己好热
好热
哎呀
快燃烧起来了
他吓得赶紧滚了一洼小水塘里
让自己降降温
水渐渐地淹没了他整个身体
不好
他发现自己动不了了
他拼命挣扎
可是水的阻力太了
小青蛙游过来
他赶紧求助
请他帮忙推一下自己
他向岸边挪动了一点
小鱼们游过来
他也恳请他们来推自己
就要到岸边了
最后的距离小鱼们也帮不上忙
小煤球耗尽全身力气向前
还是动弹不得
过了好些时候
持续的炎炎烈日将池水快晒干了
小煤球终于滚到了岸边
滚出了水塘
小煤球浸过水
变得更加饱满起来
同时小煤球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怕热了
小煤球继续 滚呀滚 滚呀滚
天黑了
前面还有一个山坡
小煤球就停在山脚下休息了
第二天醒来
他发现山坡上有好多跟他一样的小煤球
他们跟自己一样黑黑的 圆圆的
他们朝小煤球微笑
小煤球也朝他们微笑
他们就一起 滚呀滚 滚呀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