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收到一位家长短信:“何老师,谢谢你,孩子爸爸同意给孩子买新手机了,遇见你,真好”。孩子初三的时候在学校里发生一件事,被一个其他班的同学打了3个耳光,他没有还手。我说后来这事是怎么处理的?她说,之后报了医药费,道歉也是趋于表面应付的。
今年男孩高一下学期,16岁,和妈妈的关系还好,爸爸前几天打了孩子,孩子就不去读书了。爸爸最近几天也不搭理孩子,虽给他一个旧手机,但见到他玩手机就来气,更别说给他买手机。
昨晚去家访,和孩子爸爸聊天,得知他2014年下岗,外出打工,左眼受伤导致失明,当时也没有得到相应赔偿。现在孩子也不读书,他唯一的希望又破灭了,可见,站在爸爸的角度,正在体验非同寻常的经历。没有经历别人的苦,就别劝人大度。我只能让他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当他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自然放下了自己,选择理解尊重孩子。中国父母的伟大,只要孩子好,哪怕受再大的委屈、无法承受的苦,都心甘情愿。
当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就莫名的焦虑和害怕,害怕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能自拔,被手机毁了一生。采取扼杀和控制的方法,效果适得其反。其实那只是家长的焦虑,孩子玩手机远没有那么可怕,不能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越禁止的东西诱惑越大,只疏不堵是很好的办法。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8岁以前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之后可以正确引导孩子用手机,手机除了游戏,手机还是学习的工具。如果孩子有更有趣的事情,肯定选择放下手机,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运动,与大自然接触。也可以多陪伴孩子谈心,一起疯一起玩,关系好了,一切就好办了。帮孩子找到梦想,目标明确,就知道方向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父母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还有很多更有趣的事情。从而把他从手机里吸引出来。
至于辍学,先和孩子搞好关系,走进孩子的心,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