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初期,东北的经济是真牛。那时候,苏联老大哥对咱们还是比较照顾的,援建了156個大型工业项目,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其中大部分在东三省,所以,东北不仅收入高,还全是重工业,全国95%的机械,93.3%的电力,93%的钢材和88%的生铁都是东北生产的,共和国长子的称号是当之无愧。
中苏关系越好,东北经济就越好,因为和苏联的经济往来几乎都是在东北。
后来中苏交恶了,东北的经济也就不行了。加上出于战略考虑,中国启动了三线工业基地建设,把好多重工业都搬出了东北,但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东北的经济也还是全国第一
总之是苏联的援建加上与苏联之间的经济往来造就了建国初期几十年东北的共和国长子地位。
随着中苏交恶,东北的经济开始下滑;再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全面接入欧美体系,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开始腾飞,东北的江湖地位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搞活东北的经济,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国企改革。本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散漫,人浮於事的情况。但实际执行下来基本上下岗的很多都是老实巴交实干的技术工人;也有一部分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高管主动下海,走向南方。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也就知道了是地缘政治的轮换和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当时的状况。
我等眼看着之前的共和国长子沦落到这个地步,国家也很着急,并且动作也不算慢。本世纪初的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政策罗列了一大筐,在有些新闻报道里看东北经济好像也有些起色。但是,从东北人口的净流出、东北人在全国的口碑,投资不过山海关等说法中可以看出,这个老工业基地远远没有到振兴的程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提出5年后,官方总结大致意思,「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结构调整任务经济总量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深化国企改革战略重组困难重重、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面临考验、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诸多风险依然存在等等,尤其是东北三省思想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一些历史上积累的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全面实现振兴目标任重而道远。
影响东北经济的一个因素是中国跟苏联的关系。而从新闻上看,最近十年,中国跟俄罗斯关系不错,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这么多年,中俄之间只有一条设计运输能力300亿立方米西伯利亚一号天然气管道,且实际每年只输气100亿立方米。
中俄黑河大桥,这是中俄之间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咱们在1995年就已经跟俄罗斯签订协议,直到2016年才动工的。2019年,大桥就已经竣工,但没有投入使用。
同江大桥,这是中俄首座铁路大桥。2014年的时候,中国段就已经开工,但俄罗斯那边好像不着急,一直拖着。
虽然看着高层互访很热闹,但实际上,人家俄罗斯各阶层不一定真的把发展跟中国的经济关系放在心上!但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一切都变了。
战争爆发后,西伯利亚一号天然气管道的年输气量直接顶格300亿立方米,不仅如此,俄罗斯立即开始和中国讨论建设西伯利亚二号的相关事宜。
2022年6月,黑河大桥正式通车。
2022年4月,同江大桥竣工并投入使用。
2023年6月1日,海参崴港口將对中国做为内贸港开放。
我们来看最近数,2023年第一季度,东北的GDP增长速度排全国第一。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GDP增长速度平均为4.5%的情况下,辽宁省GDP增速为4.7%,自2014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值,黑龙江省GDP增速5.1%,自2013年以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值。而吉林省,以8.2%的GDP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成为了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俄罗斯经济总量不大,对中国的贸易总量大约2000多亿美元。但东三省经济总量更低,只要对俄贸易的大部分从东三省过境,就足以支撑东三省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我们喊了20年的振兴老工业基地,收效甚微;但是一场俄乌冲突就让东三省这棵老树逢春了。
人没变,政策没变,啥都没变,就是地缘政治和时代变了。虽然之前几十年东北有点掉队。但是,老工业基地的底气、天然的地缘优势这些隐藏的实力一直都在。只要机会到了,它们都会呈现出巨大的增长力。
祝福勤勤恳恳在东北坚守打拼的国人,在东北能实现自己的奋斗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