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知识焦虑症”说开去,通过吴军老师在得道专栏《谷歌方法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想到自己就是所谓的“知识焦虑症患者”,为了解决自己的病症,仔细分析了病因、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案——确定自己的学习集中在CPA、写作和英语三项内容上,同时为了巩固输入,内化知识为自己的一部分,会定期输出智慧与大家分享。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类小文章,以小见大,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什么比一个真实的情感更动人,哪怕是焦虑和恐惧。这种焦虑和恐惧通过文字排版方式和词语罗列等方式,让我感受强烈。比如,第四段文字超过了一满屏,“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艺术审美……”
文章有提及到的思想总结如下:
1.信任越大,责任越大,在应邀之前要看自己是否有精力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2.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平一腔热血答应别人的邀请,往往一开始还有冲劲,后来就会面对麻烦而没有时间处理,变得越来越失败。
3.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开始多少件事,而在于完成多少件事。
4.人性决定我们更喜欢获得和占有,而难以割舍和放弃。但是反其道而行,是否会有很好的结果,比如“书非借不能读”?
5.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又悄无声息,“知识焦虑症”,更多是因为互联网环境决定了知识获取更加自由和便捷,而个人由于缺乏自我选择的标准,导致陷入被环境左右失去自由的状况。
感谢分享,与君共勉!
建议:1.文字显得仓促,正式文末作者自己所言“赶”出来的,行文仓促不只体现在语言的跳跃中,还在思想浮于表面。关于吴老师的“做减法”背后的可以内化成自己一部分的思想并没有深刻挖掘出来。如果把做减法理解成为减少学习的科目,专注于三个领域,好像只是在“术”的层面精进了,而“道”的层面没有触及到。既然文题是“智慧”,应该让读者从中得到智慧启迪,而不只是方法的知晓,否则会让读者也陷入“知识焦虑”当中。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5965c9642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