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荰野
《爱情》
作者:任航
如果现在
有人对着
我的心脏
开一枪
我也不会死
会死的是你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心脏就好像中了一枪。
好漂亮的诠释,关于爱情。
后来知道,这个浪漫的诗人叫任航,同时也是一个人体艺术摄影师,还是一个杂志人,总的来说是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有才的艺术家。
然而就在几天前,一条消息霸占了热搜:任航自杀。
因为任航,全世界都炸了,有人惋惜、有人骂,还有人说:死了反倒红了,搞艺术的都这样?
而只有任航,一个人安安静静的。
因为抑郁症,他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决绝,却是他的愿望。
就算你从来不知道任航,但我笃定,随便挑出他的一幅摄影作品或者一首诗来,都能让你明显地感觉到来自作者的深深的绝望和痛苦,完全不需要所谓的艺术审美或者专业眼光。
与其说他在作品里表达艺术,还不如说他就是在诠释自己本身。
照片里的男男女女,花鸟虫鱼,诗里的情圣、酒鬼、大胆的和尚,通通都是任航,也只是任航。 任航的作品表达方式非常cult ,拍摄手法十分独特,但主题却很简单,甚至可以说简单到了单一。
人!
男人、女人,镜头的视觉中心里只有人,周围的场景在变,季节在变,色调在变,不变的是'人',在荷花池里的人,在天台上的人,抱着孔雀的人,抱在一起的人…… 他们表情淡漠、赤身裸体,他们和世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交集,却又仿佛与这世界无关。
当然也有一群人开始抨击:这是打着'色情'旗号的伪艺术!
面对他们恶毒、肮脏的留言,我也好想举起小拳拳猛捶自己的胸口:为什么看任航拍的照片我就不能感受到一丝情欲?难道我是性冷淡? 我当然不是! 那为什么有人却甩着任航的人体摄影大喊色情?
恕我直言:因为无知。
大学时候的电影赏析课,老师列了一张电影名单让我们看,不夸张,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各种'不可描述'。
记得当时老师只丢下一句:'情色'与'色情'最大的区别在于,脱光后不会让你产生欲望,反而能感觉到美,这是情色。反之,没必要出现课堂上。
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书画、诗歌、戏剧、行为。
每一种的表达方式都有属于它的美感和意义,或许,这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连什么是'色情'都搞不清楚,就指着人家作品出口成脏,要说你没文化呢?还是猥琐呢?毕竟那么压抑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无助和不安,而你却只看到了欲望和肮脏。
记得某次看任航的微博评论,有一条记忆深刻:死亡的影子,请问作者是否疑似抑郁?
是的,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在撕心裂肺地喊着:我有抑郁症,我很痛苦。
如果你还在认为,'抑郁症'只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而已,那么请赶紧看书、查百度,避免有一天,由于你的无知,很可能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足以害死了一个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就是闲的,天天从早到晚都搬砖,我看你有不有闲工夫去抑郁!”
“大家赶紧再翻翻看还有哪些所谓的摄影大师的作品,感觉不对就把他们赶紧送精神病院治疗,别再捧这些人了,救人要紧。”
以上是网上关于任航自杀事件的几条评论,其实所有评论半数以上都和这几条类似,字里行间满是调笑揶揄,冷漠无情,这样的状况其实在他生前就有,每次发布状态,评论区总会有林林种种的不堪入目。
不过对于上述的第二条评论,我却蛮赞同他说的前半句,留意身边疑似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他们需要及时的专业的治疗。
古人云: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恶言不出口,恶言不留耳。
教的是让我们学会说话之道,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被'熊孩子'困扰的文章,底下的评论相当精彩,甚至有一位妈妈留下长评诉苦,请我理解母亲带孩子的不容易,从怀孕开始已经好多年没有去过电影院,还义愤填膺地表示:凭什么就不能让孩子去看电影。
通篇文章,她只看到了'孩子不能去看电影',却看不到我写的,'不是所有电影都适合12岁以下的孩子看'以及'电影院环境对幼儿健康的不利'。
明明是自己断章取义,却还理直气壮地咄咄逼人,面对这样的'莫须有'罪名,我都会感到心里很不舒服。
更何况是心理承受力比起普通人要更脆弱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并不是'心情坏一点而已',也不是几句安慰开导就能豁然开朗,更不是像感冒一样过几天就好。
正如明代朱柏庐说过的:处事无多言,言多必失。如果你嘴里只有'刀子',那不如不说!
抑郁症也好,或者仅仅只是因为对方与你的价值观不同也好,我们需要的不是面红耳赤地谩骂抨击,也不是毫无章法地劝说开导,因为这于他们而言,根本不需要,比起无知,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去理解。
苏格拉底说过:人有双目两耳,却只有一舌,是因为要让你多听多看少说。
前几天和朋友去吃饭,一个朝鲜族老板开的烤肉店。由于降温,特别冷,所以当看到隔壁桌点了一锅热滚滚的汤,我们也食指大动!因为酱汁很浓,看不清食材,一个朋友很激动地探过去问:这道菜叫什么?我们也想点。
隔壁桌的大叔热情回道:狗肉汤。
朋友愣了一下,送给对方一个大大的白眼,转回头不再说话。对方也愣住了,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
大家对于'该不该吃狗肉'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我也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讨论过,我认为的是: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该不该吃,而是你会不会去吃。你自己吃或者不吃是你自己的主观选择,与人无关,而别人的选择,你同样也不能干涉。
就比如你拼命拼命告诉我苹果多么健康有营养,可是那又怎样?我喜欢吃的是芒果。
当天一起吃饭的另一个朋友就养狗,那只狗狗跟了她十二年,她们的感情特别深。我以为她会跟着立刻原地爆炸,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也同意我的观点。
她爱护自己的狗狗,把它当作家里的一员,她不忍心也不会去伤害,可是这是因为她和狗狗之间特殊的情感维系。而不是你一句:它们那么可怜,一生都在守护你。就非要所有人都和你想法一致,正如你渴望大家赞成你一样,别人也需要你的理解。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大家都懂,在这个话语喧嚣缺乏责任感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去倾听,去理解。
人手一句话,佛手一炷香。陌生人,请收起你嘴里的刀子。
【荰野:富兰克林签约作者,原创手作设计师,自由撰稿人,旅行爱好者,如果把画布换做陶土,把首饰常规打乱,是不是风景也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