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就像说电脑取代不了人脑是一样的,机器人的书法其实也没办法取代人类的书法,我们分别从实用性工具和艺术创作两方面去谈。
从实用性角度讲,比如说临摹,人绝不可能比机器人的书法做的更好,因为人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那么精准。所以我们现在平常打字用的印刷体,应该就是机器人书法最早的雏形。这种印刷体我们看起来更加的规范,他要比手写要规范很多,它可以保证精准、清晰、而且不变化。从实用性的角度讲,机器人书法肯定要比人类书法强大,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书法也应该会写的越来越好。
可是书法是一门艺术,变化也就是书法的艺术价值所在。书法不变的那些规律和基础,但是这种变化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感情的表达和流露。所以这里边就包括了思想和情感,而这个思想和情感是机器人所不具备的。所以我们看到好的书法作品,能看到他背后的这个性格,包括看到背后他对于书法的一些思考和一些情感的流露。
甚至这里边还有一个环境导致的偶然因素,比如说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时候他喝了点酒,后来他觉得自己复制自己都已经不可能了。也就是说,除了思想、心性、情绪甚至还有一些环境的因素在里面,那么他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书法作品,所以真正的书法作品是没有办法复制的。而可复制的书法作品背后就有了是那种呆板、机械,缺少了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人类书法其实是没有办法被机器替代的。
机器人书法在形状上可以做到精准,除了形似之外还有一个神似,那么它其实没有办法做到神似。像王羲之的《兰亭序》现在有不少的传承本,其实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比如唐代冯承素的这个摹版,在形状上保持的非常精准的一致。但是他摹完了,你怎么看都觉得和王羲之他真正的用毛笔写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感觉。形状很相似,但是他背后的那个情感和那个精神是丢失了。
现在的机器人的书法,就很类似于当年冯承素去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缺乏生命力而且缺乏温度。我们现在手写的东西让人感觉其实是活生生的而且有温度的,而机器人书法也很漂亮但是丢失了温度和情感,这就是区别。
字曰:是一档关于关于汉字文化与书法的短视频栏目,目前已经录制近百集原创视频。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号:字曰原创视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