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自行车胎没气了, 一周都没骑自己的车, 重新体验了几款单车, 上次常骑还是一年前.
重新体验共享单车
摩拜最有创新, 迭代速度令人惊叹, 刚开始的实心胎, 后来变成蜂窝状. 转动铃铛, 升降座椅, 印象也是摩拜先配备, 第一代的传动和刹车方式也是只有他那么做. 锁至今也是最智能高效的一款. 这些硬件的创新, 虽然成本很高,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都减少了损坏 (我从没遇到过摩拜的坏车). 而在营销上: 红包车, 京东雪碧集贴纸活动, 不仅吸引用户, 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摩拜有点像是"从头算", "颠覆式"的思维, 她没有恶意的竞争, 一直在自我思考进步.
小黄车(ofo) 感觉是个不思进取的家伙, 1年前我还觉得 ofo 是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因为 ofo 第一代车和普通自行车结构没什么不同, 而摩拜推出的第一代感觉太难骑, 为了自己好维修, 而不考虑用户的感受), 后来摩拜在迅速的迭代中越来越好骑, 而 ofo 却推出了更难骑的小小黄车, 后来老款车也都换成了实心胎, 损坏率奇高, 骑不走的比骑走的多, 骑走了很多也咣当响, 所以我现在都不扫小黄车了. "小黄车" 这个名字和颜色确实好, 广告也下力气.
小蓝车是个后起之秀, 名字也够好记, 就是颜色不够酷, 但是技术含量较高, 貌似唯一一家带变速的, 而这种变速箱好像是内置的不需要后期的调教, 轮圈, 车架感觉都大一号, 骑起来轻巧而舒适. 但是我很怀疑, 平坦短距离的骑行对于变速的使用量有多大? 冷色调的车是不是在男性或大龄群体使用率更高?
其他颜色车, 太 low, 尤其彩虹车和土豪金车, 配图我都不想配...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也不想骑.
在速度上的有趣结论
我一直都觉得我骑24速变速车, 肯定比骑共享单车快很多很多吧, 这个结论来源于每天骑车时超过他们很多, 出汗量也大很多, 然而从数据来看, 并非如此, 下面两张图, 第一个是我的爱车, 第二个是摩拜, 路线基本一致. 均速和最高速可以看出, 其实差距非常小. 我刚看到这个的时候我是崩溃的, 我奋力的骑, 追求高的踏频, 大汗淋漓的感觉, 最后就只领先 2 分钟?
后来忽然想到:
- 等红灯是残酷的, 无论有多快都得等, 除非比别人快一个灯的时间. 当然够幸运也是很重要的, 一路绿灯? 不能期待太多.
- 早高峰或者信号灯较多的路段汽车跑完 5 公里也不一定更快.
- 2 分钟是 20 分钟的 10%, 提升10% 如果拉大尺度是很大的数据.
- 达到瓶颈后, 想提升 1% 都是非常难的, 比如短跑.
然后就赶紧去修车, 挽回很多的 2 分钟.
回到补胎本身
这次坏的地方以前也坏过, 原因是外胎大概坏了 2mm 的洞, 内胎胎压高, 不断的往外挤, 时间长了原来的补胎片有些变形. 所以外胎如果有明显的损坏, 还是要进行更换的. 坏了的地方容易坏.
而这次补胎学到了什么?
- 胎压低要及时打气
- 干净粗糙利于粘贴, 胶水涂抹后快干的时候再粘贴, 粘贴后按压一会
- 放回胎时, 打两管子气, 利于放回和伸展, 避免褶皱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