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书院门,已经时隔一年多了。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初次知道书院门,是高中时候,我用来包书的书皮上面印了一张照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院门三个大字。然而,书院门于我,还是那么遥远,我既不知道它在哪里,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特色。只是印有书院门的书皮,还在我的高中生活里划上了深深的一道印记。记得当时我在长安二中上高中,当时学校附近有一家叫指南针书吧的书店,里面既可以买书,也可以看书,那会一有时间就会和同学们一起去指南针书吧看书。有一天周六放了学,和几个同学背上书包就去书店了,转了一阵,挑好资料书结完账准备离开时,走到书店门口,我的包不停报警,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书店工作人员当时立即都围了过来,用异样的目光盯着我,虽然我心里既紧张又害怕还委屈,但是我依然故作镇定,面无表情得把书包里的书一股脑全倒了出来,一本本让店员们从大门那往出递,眼看着书包里的书一本接一本安然无恙得顺利过关,我心里也越来越坦然了,然而突然,报警器“哔哔哔”得叫了起来!顾客和店员们又立刻向我投来火热的目光,我一看正是那本包着书院门书皮的化学参考资料(里面已经填的快完了),我打开书让店员们查看,最后他们取下书皮,把书从大门递出去,果然静悄悄得毫无声响。原因竟是出在了那个我不知从哪捡来的包书的纸上。从此书院门在我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再后来看到书院门,我已经上了大学,每每去学校或者回家的时候,坐在公交车上经过南大街,都能透过车窗看到立于书院门街口那标志性的宝庆寺华塔。然而依然不曾有机会去走近它,了解它。每次经过,总是匆匆一瞥。
而走进书院门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五六年有余了,有段时间想要把小时候对绘画的热爱捡起来,就想着要把笔墨纸砚添置起来,书院门虽然不曾去过,但也知道只要买笔墨纸砚,去书院门那就对了。于是攒了个周末,携夫带子就过去了。印象中那是个冬日暖阳天,街道里一家挨一家几乎全是出售与书写绘画相关的物件,当然中间还夹杂了一些玉器,挂件,传统手工艺品或者装饰用品,当然临场作画者,书写者也比比皆是。那些艺术工作者完全沉醉在自我创作的世界里,尽管这小小街巷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时而还会从不知放在哪个旮瘩的收音机里传出粗犷的秦腔!然而那些作画的人,书法的人依然气定神闲,用墨用色全然胸中有竹!
小小的巷子囊括了西北第一书院——关中书院,于右任故居,宝庆寺华塔。古色古香,于闹市中绝对可称得上卓尔不群。那个冬日,我们一家三口当然是满载而归,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视觉上和精神上的撼动,让书院门在我心里有了重重的份量。从此再有朋友同学来西安旅游,我总会推荐书院门,不收门票,又能体验古城文化特色,难道不该值得好好推荐吗?
后来总是心心念念要再去书院门,虽然已经去过数次,然而每次都能呆上半日,不愿离开。后来也许不是为了买什么而去,或许只是想要在那条不知多少先贤们曾经走过了路上走一走,总有些错觉,或许今日的空气里依然弥漫了昔日的文化气息。
今日再去书院门,是大儿子学校组织去科技馆活动,把大儿子送进科技馆之后,我就和老公抱着二宝,一路经过新城广场,穿过东大街,拐进一条一边全是即将拆迁的低矮房子的巷道,走着走着书院门就到了,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分界线。但是从东大街一拐走进来,又好像忽然之间就安静了下来。这就是书院门的魅力!今日依然收获不小,1.与做陶埙的老爷爷聊天。2.与毕业于美院,如今正在自创独特画法的同龄人交谈。3.买画一幅(虽不甚懂画)4.消磨时光数小时。
之后,匆匆接回老大,一家四口赶地铁,挤公交,回归日常生活!
然而,刚回到家里,又会心中默念,书院门,期待下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