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橙黄的光爬上湛蓝的天,墨黑又取代了橙黄,夜幕降临。
这是普通的夜,这是中秋的夜。
或许这个时候,从屋里望出去,还看不到月亮,焦虑的小孩就会缠着忙碌的爸爸妈妈问,月亮在哪里?
忙碌的爸爸妈妈被缠得不耐烦了,才说,你看你看,那里有块云,云把月亮遮住了。有时也会把小孩拉到院子里种的芒果树下,伸手指着树叶间的缝隙,说,在那呢。
小孩恍然大悟,抄起旁边的凳子,脚便扑腾扑腾地跑起来,跑到芒果树下,嘎哒一声就摆好凳子坐好看月亮,可常常凳子都没坐热,就被爸妈喊着回去吃饭。
吃饭,是把桌子搬到院子里边赏月边吃。那时候不像现在那么热,几乎不用拿风扇出来,就乘着自然风,说说话,妈妈喜欢讲故事,她总是以这句话开头:我们小时候过中秋,你外公最喜欢就是讲薛仁贵和薛丁山的故事了。
故事,是同一个故事,只是讲故事的人不一样了。以前听故事的人长大了,有了要听自己讲故事的人。
饭桌上少不了的是鸡和田螺,小孩最喜欢吃的是田螺,一整顿饭就对着那盘田螺使劲抓,抓得满手都是油,饭也没吃几口,妈妈时常打断自己的话嘱咐小孩赶紧扒几口饭。小孩咯咯咯的笑声常常从不高的院墙里传出来,透过繁茂的树叶,穿越层层时光,在很多年以后小孩的心里,深深扎着根,如此一年又一年的堆叠,最终化成怀念故乡和旧时光的一声叹。
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邻居家的小孩开始找小孩玩。小孩可聪明了,早早就想好了中秋的节目,她自己折了一大袋纸船,买了很多很多的蜡烛——她要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去河里放蜡烛船呢。
她把蜡烛全粘到纸船上,发现还有多余的蜡烛,就把虎视眈眈了很久的柚子皮偷了过来,也黏上蜡烛。准备就绪,她和小伙伴把蜡烛一支支地点燃,然后把小船放到河面上。
很快,河面上出现了一大片闪着光的纸船,河水轻轻流淌,河面顿时变得金灿灿起来,在浓黑的夜幕下,仿佛闪耀着一个别样的世界。
住在河对面的人家恰巧开门走出来,愣了一下,说:哇,这么漂亮啊!
小孩扬起骄傲的小脸,大叫起来:超级漂亮的!
纸船随着河流动,小孩和小伙伴们也拿着灯笼沿着河走动。
很快,河边的那条路出现了很多群像他们一样的小孩,拿着新买的灯笼,灯笼是装电池会唱歌的那种,整条街响起了不同的旋律。
玩得差不多了,各家的父母仿佛约好了似的,都在这个时候到屋门口喊人:回来拜月啦~
拜月是一个挺复杂的流程,小孩不懂,但是她知道,要对着月亮拜,而且啊,拜月用的桌子上摆着很多让她垂涎欲滴的美食。
美食当然是拜完月就可以吃的了。美食年年有芋头、棱角、柚子、月饼、酸姜,其他的还会更换,这几样是不会换的。
这个时候是一年中一家人难得有空坐下来,不看电视不工作不做作业的时候。天上有圆圆的月,地上有黄黄的灯,照着一家人,谈天说地。
小孩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小时候每一年中秋夜晚都舍不得睡。她说,好怀念那时候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