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吃饭,孩子考我。
那么热的天还“烤”我,真的有点不情愿被“烤”。
她说:“爸,我说一个故事,你说含义好吧?”
我说:“好。”我想这个不难,不动脑筋的事,做。最近脑细胞不知死了多少——每次加班回家,女儿会拍我的头说:“脑细胞又死了很多吧?”
孩子讲的是“邹忌比美”的故事,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孩子说完故事。我跟孩子开玩笑说:“题目是“邹忌比美”是吧?要改一改,应该是“邹忌比帅”吧?”
孩子说,对呀。那你说这个故事的含义。
我说:“你先说说看,是不是和我的理解的一样。”
孩子说:“人要有自知之明。”
我说:“谁说的呀?”
孩子说:“书上讲的。”
我说:“听听我的理解好不好?”既然说到“美”的问题,我想好好和孩子聊一聊。
“你说邹忌和徐公比谁真的更帅呀?”
“徐公。”
“那为什么他的妻子、他的妾和朋友会认为他帅呢?”
“因为,他的妻子爱他,他的妾怕他、他的朋友有求于他。”
“对呀!你想知道判断美的标准吗?”
“想。”
“第一种,叫做时代的标准,也就是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标准,比如,环肥燕瘦——”
“我知道了,比如楚王喜欢瘦的人。还有杨贵妃就很肥。”
“对,有一句诗叫做: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第二种,是个人的喜好,也就是个人标准,有的人喜欢大眼睛,有的人喜欢小嘴巴,还有人喜欢短头发啦。”
“那你喜欢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长头发吧。”
“那你为什么还要我去剪头发?”
“......”我无语了,“第三种是......”
“第三种,情感因素,比如有的人大家看他都不咋的,一般般。但喜欢他的人却觉得他很美或很帅,这个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四种标准就是“钱”的标准,有钱就是帅哥,没钱就是恐龙,就是丑。这是一种不好的标准。”
说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有点滔滔不绝了,就问:“我说的和书上不一样,但是有意思吧,我们理解有时候不一定要和书上一样,对吧。”
“有意思。对。”小屁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