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经济学认为,人们的一切决策应该符合其最大利益,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各种反常现象,比如在同等环境下有公司开出高薪甚至更为优越的条件猎取人才,却不一定都会成功,因此,产生了一门从人们的真实行为来研究经济学的现象,称为行为经济学,目的在于充分观察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了解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帮助人们更好的决策。
一奖金与业绩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会认为,激励越强,奖金越高,就越容易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更容易达成目标,这么想似乎没什么不对,但是现实与直觉并不合拍,在实验当中,要求两组实验者完成走迷宫拼积木等游戏,想观察在不同程度激励下人们会如何表现,实验结果,却是奖金高的一组反而差了很多。这说明,一定额度的奖金便可调动人的积极性,相反奖金额度过高,反而会让参与者感到紧张和压力,导致表现反而下降。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高额奖金都会导致成绩下降,各种研究表明,对于认知要求越高的工作,高额奖金起反作用的可能性越大,相反,对于机械性工作奖金高,成绩就会越好。总而言之,金钱是双刃剑,对于智力型工作,中低额奖金能够帮助提升业绩,金额过高,会让人过度关注分散注意力,反而会使业绩下降。
二自己的劳动更值钱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超市中组装好的拼盘炒菜,配制好的火锅并没有想象中的受欢迎,人们推测人对于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会更加珍视,实验者参与乐高制作,其中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结果发现投入劳动会让人对作品更有感情,并高估其价值,而且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别人也会喜欢,那么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得到解释,比如人们喜欢自己配置组装的家具,自己参与私人定制的鞋子和服装更受欢迎,无论实体物品还是思想创意,人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偏见和人性的其他方面一样,好坏皆有,我们需要充分合理的运动起来,比如想要一个决定得到通过,可在事先与投票者相谈,在言语诱导中让投票者感觉到是自己参与了制定,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最后通过的机率便会增加。
三如何提升幸福感
如果一个人突然中了乐透大奖,他是不是幸福快乐一辈子,如果一个人突遇疾病不能行走,是不是会痛苦终生,永无出头之日。而实际上,人们的适应能力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强大的多,速度也很快,过一段时间,你可能就会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发现一切没有想象中可怕,甚至还会发现新的快乐。研究人员调查乐透得主和残障人士时发现,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幸福指数与普通人天差地别,但是一年后,他们的幸福指数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别,这归结于,适应性是人类随时都会用到的内在品质,但我们经常无法预测自己能适应到什么程度,底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适应能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那么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是什么,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购物的幸福感并不持久,如果你在装修房间或者更换家具,比较好的建议是先买一件过几个月再买入其他,这种渐进式购买,不断更新,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另外在开心时不妨打断一下,因为愉悦中断后继续能够加大愉悦感,而负面的体验中断后继续不会减轻反而会让厌恶感加重,也就是说,不愉快的事情一次做,开心的事情多次做。
四情感的偏见
我们常常在媒体和轻松筹上看到一些受害者的可怜事迹会忍不住伸出援助之手,这种捐助很常见甚至会多于给环境保护组织,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捐款等等,这是否正如斯大林所说,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100万人的死亡就是个统计数字。这个问题很复杂,其中最大的因素是可识别受害者效应,也就是说你看到一个人的面孔,照片或者具体事情,我们会容易感同身受付出行动,原因在于密切感,我们会为一个邻居捐款而不会为更远的陌生人,即使后者更需要帮助,另外还有杯水车薪效应,我们会帮助有信心有希望帮助的,而那些百万非洲难民,我们会问自己,有什么用呢,这些结论让人有些纠结,涉及关怀个人时我们能立即行动,当人数众多时我们则不会,理性的思考不会增加我们对苦难的关注度,反而抑制了同情心,所以希望人们伸出援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动之以情。就像人们对全球变暖很难做出行动,虽然都知道这很重要,因为觉得太过遥远。
五决策的检验
我们习惯的行为并非都是正确的,哪怕我们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但是我们主观上还是不愿意接受,第一是人们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东西,失去是很痛苦的,需要很大的筹码才能放弃,第二改变既困难又痛苦,不如保持现状,尽量不改变,第三选择的恐惧,因为有些选择是不可逆的,后果很严重,所以这样的选择让人畏惧,第四人是自我合理化机器,在一件事情做久了以后,便会找到合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去忽视别的选择。你会发现,人会拥有很多非理性行为,而且往往意识不到原因是什么,社会科学和行为研究就是让我们不断的审视自己的生活,让我们更多的去发现和克服自己的局限,这便是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