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从前虽也晓得说,却并不十分体会个中意思。后来渐渐明白王国维先生这三种境界总结可谓精辟之深,也十分难以做到。最难的,便是这第三境。
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诗词的我也记不清了,那时只觉得有一些词写的美极了,看词中意境,仿佛推开一扇门,是那看风景的人。
最起初喜欢李清照的词,觉得她的言语清冷的很,却又自然淡雅很吸引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楚的心情,又带着她与生俱来的婉约,真叫人挪不开眼。人家说思君夜歌声声慢,真真是孤鸾梦江南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她连偷得浮生半日闲都写的这样理所当然。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灵巧之笔书眷眷之情,分明情字未言,却又处处显得。人们称道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果然当得。
西楼在古诗词中情感寄托似乎十分之重,李清照如是,还有李益“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若上西楼,可见情之深,意之切了。
只说我看过的诗词来讲,数容若的最为伤情。也怨不得他这一生过得本就清淡,所以才会寄情诗词吧。我没有了解过容若全部的一生经历,只是从一些词外的注解中知晓。第一首就是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还记得背了很久才完全记住,虽然他用字用词出众,但是太过哀伤凄清。因为难以体会他词中深重的情感,所以总是记不住。
后来看到他的《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知晓那是他悼念亡妻之作,才能略微体会他生命中那些已经逝去的珍重。他不快乐,在往后的岁月中如藤蔓生长紧紧缠绕,始终无法连根拔出,十年踪迹十年心,直到生命最后一秒。
其实我最喜欢容若的《蝶恋花》。他说“今古山河无定据”“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这首词,写出了容若的男儿气量,他不是仅仅会吟诗作词,亦有拳拳抱负之心。可他又和别人那么不同,他仍是公子重情,所以他说“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才看得清,那些千秋过往的国家志士,对这山河深切的爱意。因为容若也热切的爱着这山河,才能更体会他们的情怀,远比许多的词人看得清,读得懂。
最后,我要说的这个词人,之于前两位而言,声名稍弱。他的词大概远比这个人要有名的多,清丽娴雅是他一贯的风格。其实我还蛮喜欢晏殊的词,总是带着一种极为和谐的氛围。例如说他最出名的“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王国维先生说到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以及常被用来规劝别人的“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若不是无意间看到晏殊的词,从前我也不知道这句话竟是出自这里的。
我最喜欢他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那时我才晓得时光催人老原来也是有出处的。词中虽未曾说,却能叫人体会的到思君令人老以及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两重意思。
时光虽然是催人老的,可总有些东西永远都如初见一样。哪怕你走过了千山万水,岁月迢迢,都不曾改变。而我们生命中极其有限的温暖恰恰就是来源于那些永远不会变老的,念想。就好像你跋山涉水,也只为了另一种方式的重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