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照心
妄心则动,照心非动。
陆元静问:“下手功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他的困惑,我想,很多人都有,我也有。经常在专心学习时,有许多杂念,纷至沓来,像潮水一样。思虑一波一波涌来,经常将心引往别处去。
先生的回答是,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息。”有刻暂停则息矣,非至诚无息之学矣。
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平静。无论妄心、照心,本体都是良知,都是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中。两者是一体的。
良知亦有起处?
对此,先生的回答是否定的。良知是心的本体。心的本体。即使妄念产生,良知也未尝不存在。
此或听之未审。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良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矣。
良知时刻存在、明亮,只是人们或者没有存养它,或者没有体察它而已。所以会有妄念:或者有开始处,或者不明时。因此,时时要存养它、体察它
精一
“精一”之“精”以理言,“精神”之“精”以气言。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精则精,精则明,精则一,精则神,精则诚;一则精,一则明,一则神,一则诚,原非有二事也。但后世儒者之说与养生之说各滞于一偏,是以不相为用。前日“精一”之论,虽为原静爱养精神而发,然而作圣之功,实亦不外是矣。
先生分别从儒家和道家的“精一”“精神”来论“精”,一个是儒家的“理”,一个是道家的“气”,只是儒家和道家各执一偏而已,其实是一回事。精一,是儒、释、道三家最终的修为。
精、气、神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 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妙用谓神,流行谓气,凝聚谓精。儒道相通,良知就是道教中的精气神,只是从不同方面而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