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都会看到很多老人背着书包接送孙子、孙女或者外孙、外孙女上下学。一路呵护,让我倍觉温馨和感动。感动于他们将属于儿女的负担放在了自己的肩上,背着沉重的书包,却将雨衣披在了孩子的身上,为了孩子,宁愿自己站着,却将座位让给孩子坐。面对孩子的喋喋不休,永远都是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态,无论孩子怎么哭闹,都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孩子们的幸福,父母们的幸福,也是老人们的幸福。
1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这种祖孙乐也一直为人所称颂、为人所羡慕。而在儿女们看来,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不仅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让老人们感觉到老有所用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孩子与老人们生活在一起也有其难以言说的苦衷。每到农村,看到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成年人多数都到外面去打工,以便挣钱养家糊口,造成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城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忙着打拼,工作繁重,或者因为家庭矛盾、父母离异等原因,而将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也就导致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了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在祖父母们跟前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可谓“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享受着宠溺,形成了依赖,老人们生怕自己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不够,儿女们埋怨自己,极尽自己之所能,听之任之,只要孩子们在物质上的需要,都会给予满足。这也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
近日《杭州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让隔代教育再一次成为网络热点,而引起争议。
杭州救助站救助了一位从浙江诸暨市逃学到杭州的13岁少年,据了解,小磊去年曾扒火车逃学到嘉善,他父亲得知后,觉得要“长长他的记性”,让他自己想办法回上海。可小磊的奶奶却赶到嘉善把他给接回了上海,坚决地表明了自己拥护孙子的立场,并跟小磊说“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从此之后,小磊有了靠山,逃学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爸爸无奈地表示: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有很多,每到父母们要对孩子管教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会出来干涉,导致孩子有了很强的依赖心理。
很多网友表示愤慨:
从小就没有教好过,直接打几耳屎他就不逃学了,就是惯的,如果继续下去,以后会发展成不良少年,成为社会的渣子。
我认为是娇生惯养,以为是孙子,或者是独子,那么惯其实是害了他,其实爷爷奶妈带孩子也有他们难处,生怕没带好被儿子媳妇责骂。
不成气候,现在的小孩可以说基本都是这样了,都是父母在外挣钱家里小孩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也很惯的。
还有一个更狠的评论:我婆婆更牛,宝宝自己在电梯里面乱蹦摔哭了,她拿了一把刀出去砍电梯给她解气!平时要是我老公凶我宝宝一句,不管什么原因,直接当着我老公跟我宝宝说,爸爸再凶你我把他赶出去,有奶奶在,不怕。她大孙女高一军训,她跟姑姐说,这么小,军训什么?这么苦,去跟老师说不读书了!
突然想到一句话:惯子如杀子。
之所以在老人的心中“惯”就是爱。因为多数夫妇都只是一个孩子,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将爱进行到底,总恨不得将自己的命都给了他们。
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仅不会感激父母和祖父母们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反而认为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所以,无论给予什么在他们身上,都不会感到满足,也学不会感恩,在外人看来就是培养个“白眼狼”。
3
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在第一次逃学时,这位父亲是想要教育孩子的,但是由于奶奶的出现,打乱了他想要给孩子一次教训的计划,如果当时母子俩能够好好沟通,陈清利弊,也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后来,即便是请了心理医生,这位父亲甚至辞去了上海的工作,专门陪着孩子在诸暨读书,也没能改变孩子厌学、逃学的状况。
不知道后来,这位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这样,是会后悔当初自己的任性?还是会继续对孙子说:“别怕,学习不好也没事,以后奶奶养着你”?
古来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无论如何,这位父亲的一句“无能为力”是不能令其摆脱掉属于自己责任的。
本来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责,由于忙于工作、事业等等,而将孩子放在老人身边本身就是失责行为。而单纯凭借爷爷奶奶落后的教育理念较和以往的带孩子经验来教导孩子,对孩子的学业、行为,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无组织纪律意识、性格乖戾”等情况。
尤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
由于孩子从小没有直接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本能需要的关心和爱,也会导致孩子缺乏关爱集体、关心同学的能力,还会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心理上感到孤单,容易表现出对他人心存戒备,甚至欺辱同学的行为。这都是因为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而造成的。
面对小磊的问题,讨论谁的责任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接下来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家长和学校一起努力,找到其厌学的原因,进行文化补习、法制教育、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从而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学生时代。
在最后,只想说,这样的孩子还需要家长多沟通多交流。用新闻评论中一个词来说,就是“回家”是容易,“回归”才是关键。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更不能让每个孩子的梦想滑落在尚未起飞的跑道上!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众多孩子托起的却是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