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星期三/晴
西方万圣节刚过去,又经历一次被动节日配套洗礼。若干次在商场等地巧遇过节活动,多年经历总结一条经验之谈:喜清净者,出门购物前翻翻资料看是否哪里过节……以防误闯热闹地。
网易新闻消息:幼儿园过万圣节忙坏家长,十个家庭九个刨南瓜。一家长吐槽“周周有活动是个节都要过”获6000+评论万二+点赞。顿感好笑,记得听过一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CD里提到很多人担心现在洋节日越过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本土传统文化。专家教授认为这样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洋节日主要是为商家搞各种促销盈利活动做个噱头。一想似乎也是,心里那点忧国忧民从此安之若素。
记得上学时学校要在圣诞节搞活动,我那时很懵懂,只知道这是外国宗教节日,圣诞树好看、圣诞爷爷可爱、孩子有礼物、假期很长。喜欢这个模式,心想着如果自己也有这样待遇多好!但相信圣诞爷爷的存在只是个故事,也没和同学们去热闹,想着系文化部长说过会场要开香槟,也许抬头就会喝到一大口的话,呵呵一笑不置可否。用同学话说:也不知道怎么那么轴,平时活动都参加,这么热闹反而不去!我也说不上具体原因。可能不忍辜负善意,我把寝室少做装饰,令她们回来一阵惊喜赞叹,引得其他寝室围观,总算对得起大家。
要说我们最喜欢过的西方节日,除去圣诞就是情人节,这几年发展势头强劲,也许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遂出现七夕情人节、白色情人节、520爱你日……不知为什么,我这个自诩喜欢浪漫温情之人,对这些竟然统统无感。对于爱人,收到花和礼物我会感谢,但也会告诉他平时送我就好,今天没有表示也没关系。对于情人节快乐这种祝福,我会直接说自己都不过这节,整个一不解风情!
自己也困惑过何以反应如此鲜明?难道是为博得独特感?时而觉察一番,暗暗觉得是被“传统文化”四字影响。我喜欢多元世界,但更喜欢和而不同。赞同花花说过一句话:“有些东西就是摆在橱窗里才好看。”纵使天下大同也不致于非要这个样子,所以我不选择从善如流。
今天幼稚园也开始过全世界的节日,可见幼教老师们胸怀大志,要将幼儿们启蒙教育为世界人。我女儿幼稚园时过圣诞前夜,欢欢喜喜拿回好几个用塑料包装纸裹的苹果,是为平安果,我微笑接过,心里很佩服我们华人一族再创造能力。如今女儿已读中学,去年还有热心家长送去圣诞树获得家长称赞。我抱持客观,很高兴自己没有成为某种卫道士,不反对不鼓励,各得自由。
小时候常听姥姥讲过去岁月,动荡年代里,一顶新帽、一件新衣、年节习俗都记得清清楚楚。听在小孩子耳朵里都是故事。没经历生活困苦,却是亲眼所见老人们置办节日。洒扫、筹备、团聚、宴席、行礼、拜祭……妈妈说姥姥家过去是大户,虽说后来被分了家,可规矩还在。当时心里还想怪不得把我们管这么严,现在回忆起来,也许正是他们不肯丢掉的仪式感,让后辈们不肯随波逐流,更加珍重生活。
好事如我查阅一下,发现整个11月很是热闹,到29日共29个节日(算我国节气)比较吸引我的有
11月07日 世界美容日/美发日
11月16日 国际容忍日/宽容日
11月19日 世界厕所日
11月20日 世界儿童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世界问候日
如果可以天天过节,到底会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