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哪吒之魔童转世》非常热。
(一)先天不可改,父母不可选
观看整部电影,除了哪吒一开始的“出生天命”即与生俱来的特点外,其他时候的魔性爆发,与周围世人看待他的眼光,对他的成见有很大关系。人的出身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也就是说先天因素哪吒与我们一样,是不能选择的。他天生神力,自带魔丸,异于常人,这是他能决定的吗?就如同我们出生时的种族、肤色、贫富等,包括多种遗传或非遗传因素,这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吗?先天因素,是本身无法改变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出改变,创造好的环境条件;但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
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出身、突破环境约束的人,无疑都是成功的人,都是如同哪吒“改命
”成功的人。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的出身、环境就决定了自己以后的道路如何走。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启蒙、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启蒙非常重要。当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重大影响时,会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父母也更要认识到,孩子只要出生,就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孩子。我们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是不是孩子在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正因为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要无愧于自己的孩子。
(二)后天可逆袭,成见可消除
人生不是一种先天宿命,而是一种后天选择。
《哪吒之魔童转世》普受欢迎,就是人们希望看到一个“逆袭”的结果,希望看到一个本性率真、不受欢迎的人如何改变现状,走向成功,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因为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少,而这与很多人内心世界的想法和心底深处的认识具有一致性,所以希望看到一个好的结果。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哪吒出生以来带着的上天“魔丸”,造成了世人的成见。当这种成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则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影响。没有童年,没有玩伴,缺少快乐,缺少陪伴。父母忙着斩妖除魔,殊不知孩子心中最大的“魔”是世人的成见。哪吒想与父母做游戏,父母却忙;忙自己的事务,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哪吒和小女孩交朋友、踢毽子,表达善意却被无视、不被认可,被人视为“妖”。他心里是想被人接受的,只是因为别人的成见、打击、欺负,让他一再难以容忍。而让这种“魔性”一再爆发,让“成见”更加难以消除。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世人对哪吒、对敖丙龙族的成见,龙王、申公豹对自身的自卑也是一种成见。世人对哪吒、敖丙的成见,是见之或逃或打,不听解释主观臆断;哪吒敖丙只得奋起反抗。龙王、申公豹对待别人的成见,是不管是非善恶,为私利弃正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见,这种成见难以消除。
社会是个大染缸,当自己融入其中时,也很难改变自己。无论是电影中的成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对哪吒充满成见。唯一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因为年龄小,心地单纯,所以眼睛是清澈的,目光是友好的。当她踢毽子踢到哪吒时,哪吒没有生气;哪吒打跑海夜叉,她为哪吒救她而解释;在哪吒三岁生日时,她想与哪吒打招呼……这个是小女孩是未经世俗影响的,保持着一个纯真的心。但是她的几次出现都被别人无情地从哪吒身边拉开,再长几岁,会不会也受到环境熏陶,“泯然众人矣”。
自带灵珠的敖丙一开始表现为善良、正义,主动为他人着想,但也正是世人的成见,让三太子敖丙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人们一见面,凭直观就断定其为妖。在内,有申公豹的谗言和龙族的家族名利;在外,有世人的不理解、成见敌对,也把敖丙推到了绝路上。
幸运的是,因为亲情、友情,让哪吒能够在“众口铄金”中坚强生存下来。
“我已决定用我一命,换哪吒一命,我会用剩下来两年的时间,将哪吒引入正道,让他被世人认可,仙长如若不允,天劫时,我便与哪吒同生死共进退。”这句话让哪吒幡然醒悟,涅槃重生。可见,无论“成见”多大,“魔性”多强,亲情永远是温暖而坚强的,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父母的支持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的关心对哪吒的无私的爱、唯一的朋友敖丙、多次出现的天真小女孩,这都让哪吒享受到了友好、关爱、理解、尊重,帮他去恶向善,用生命、用行动被世人认可,实现了“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在被困家中,感觉无聊;进入美丽的江山社稷图,也顿觉束缚受困。原因是缺乏陪伴,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朋友的。因此一心想外出,用游戏、捉迷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注意。
从电影中,我们看出无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海里的龙王,都是孤独寂寞的。他们羡慕人间的热闹,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世人却都想成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想出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饱受打击的哪吒终于在认清自己后,决定与“上天”抗争,不信“出身”,打破“宿命”,实现了“魔丸”逆袭,不仅救过敖丙、小女孩,而且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父母,用生命挽救了陈塘关,用行动改变了成见。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敢于与时俱进,敢于挑战自我,不信命,信自己。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
(三)慧眼识人,关爱成长
现在社会发展可谓神速,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人们自然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截然不同。就像不同的人眼里的“吃鸡”不一样,ID不一样。
教师的思维方式、认知领域与学生思维与认知,很多时候已经不在同一平面上,当两个人之间不能同频共振时,自然谈不来,不能形成合力,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教师要学会慧眼识人,树立新的人才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父母管不了,老师不敢管的原因,也就是家庭、学校只关注了孩子的吃穿等浅层次的外在物质需要。就像哪吒,吃穿不愁,父母及周围的人却很少关注他的内心,很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满足他的真实需要。其他父母也知道应该多些陪伴,多些关爱,多些理解,但都忙着斩妖除魔了。这不就像我们家长忙着挣钱养家,老师忙着上课完成工作吗?关注到了全体,表面是完成任务,多是让自己心理得到安慰吧。我们更应该关注个体,走进每一个心灵。试下一下,如果哪吒没有实现自我蜕变,李靖夫妇杀再多的妖怪对自己、对陈塘关有意义吗?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非常重要。
1.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杜绝偏激,杜绝多方面看问题。杜绝双重标准,不能因为自己孩子看书睡着了,就认为是累;不能因为是不认识的孩子看书睡着了,就以为是不爱学习。我们要关注事实,不能带着原有的眼光看问题,就像批评学生,不能翻阅历史,而应该共话未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比较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决问题,拉近师生距离,更会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到世界的美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长处,并表扬强化;屏蔽去除学生身上的短处不足,营造好的环境,扬长避短。这也是一种心理的自我强化提升作用。
2.要学会保持积极情绪,学会爱与包容。我们的成见很多来自于对人或事物的原有认知。殊不知,人是会变的。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表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作为教师,对成长中的学生更不能带有色眼镜。积极情绪,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优化与学生的交往,避免师生关系紧张。爱与包容,更会拉近距离,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其身心发展。对学生了解的越多,我们的学生工作越有针对性,工作会越顺手,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成长。以前自己过多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生活是多种多样的,色彩斑斓的。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模板化趋一化,要多关注学生的积极性、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其积极发展。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要全方位关注、发现并培养,扩大并强化兴趣点,通过兴趣激发、持续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发展自己、健康成长,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未来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要让学生保持对科学、对未来、对世界的兴趣,而不因为我们的教育而丧失已有的梦想。
《哪吒之魔童转世》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自立自强,创造生命的奇迹;承担责任,创造人生的价值;孝敬父母,享受家庭的幸福;平等尊重,培养真挚的友情等。
从关爱他人分析,虽不是最恰当的角度,但仍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思路和收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我们也会感受来到他人的关爱,享受世界的美好。
关注教育,关爱他人,一视同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关注兴趣,助力发展。
《哪吒之魔童转世》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努力不信命,打破成见;更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关心留宿儿童(自己留在山河社稷图);还要求我们多关注他人,关注不被关注的个体群体。
关心、关注、关爱,努力做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