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若木槿
回家一趟,总不由自主地带起很多回忆。
上大学之后,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原因有很多,嗯,很多。我曾一度觉得自己做了个很长的噩梦,自我小学二年级转来长沙,到高考结束之前。在外面,一直被班上同学排挤,回家了,却有可能会成为妈妈的出气筒;总之,我不觉得自己过得多幸福,连带着,近乎本能地想要远离这片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此外,我讨厌坐车,更痛恨自己的无能,所以想尽可能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
我是从大二下期开始花大段大段的时间泡图书馆的。大二上期在某位心仪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起来。渐渐地,我明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并坚定了踏上文学之路的决心。我知道就自己从小的生长环境而言,学习氛围并不算好,也没读过多少文学作品,基础薄弱。于是想尽快往脑子里多塞些书,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拿来读书,读文学作品也好,总之,若能尽快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是再好不过了的。
近一两年的时光,寝室——食堂——教学楼——图书馆,四点一线,是我的生活常态。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大量的阅读(包括少量社科、心理、美学类书籍以及古今中外文学史教材、文学理论教材)使我的思绪总是脱离庸常生活而变得虚无缥缈。我的心里常生出一股巨大的虚无感,不时觉得,活着似乎也没多大意思;但又很清楚地明白,既然来到了这世上,就要好好完成自己生命里该完成的一切。于是憋着一口气,不敢停。
前段时间的某一天,男票发来一个厨房乱糟糟的小视频,暗示我他的厨房该收拾了。我笑了,说做点家务沾沾烟火味儿也好。他说难道你飞升了?我一本正经地说,不远了。
人一旦坚定了某个目标就容易专注,而一旦过分专注,就容易忘却许多东西。当我孜孜不倦地在许多问题上寻求一个尽可能属于自己的答案时,当我想全力以赴从所读过的书中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为自己以后很可能会走上的学术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忘却很多东西。有时候我甚至会忘了自己是谁,然后冷淡地把那个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人,看作茫茫天地间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客。回家后,许多记忆复苏了。
不,不太对。与其说复苏的是旧时的回忆,毋宁说回归的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感觉。很多记忆,被不断前行的时光腐蚀成一团团模糊的形象,而这影像之外的空白,是蒸发了的记忆。在这些影像里,我拼凑出一个笨女孩懵懂度日的模样。
她很平凡,由内而外的平凡。她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过着每天上课下课,上学时期待着放假,过一段假期又期待着开学的日子。她又很特别,特别地傻。自小被集体排斥的经历使她自卑,下意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什么都不如别人;又使她常常形单影只,极少真正经历悲欢,而像个远远观望他人喜怒的看客,于是懵懂。她不太明白具体什么是善良,也不太明白人为什么要做坏事。她的世界除了自己就没有什么了,而她以外的世界复杂而遥远,让她难解,且觉得不真实。
带着满怀的期望,她终于离开这个被噩梦包围的地方踏进那个名为“大学”的新世界。在这里,她首先是被温暖接待的。开学前认识的学长学姐们大晚上聚在一起迎接提前到校的她;许多新生因处到新环境而难以适应以致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在和朋友们一次又一次的聚会和玩闹中忘了什么是孤独。大一这一年是热闹而欢快的,那段记忆带着缤纷的色彩,很鲜活。那一年,她很真切地感到自己是活着的,活在自己的生命里。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当初那些一起玩的人终归还是散了,各自朝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向前走着,她有些失落,有些悲伤,但又隐隐知道那些让她留恋的美好再也回不去了。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她觉得心里有些空,有些茫然。某天,她猛然醒悟,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才能尽可能赢得他人的敬佩,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于是试着让自己忙起来。大二上期临近期末的时候,她迷上了写作,写短文,以思考生活中琐碎的一切为起点。这让她看到许多懵懂过活时不曾看到的东西。
接着,在不久后的那个寒假里,她遇到了一个给她豁出一切去爱的勇气的人,那是第一个,或许也是最后一个。她渐渐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生活除了读书写作,便是他和不多的几个挚友。在不断地阅读里,在爱情刻骨铭心的哀乐里,她渐渐明晰了“人”的概念,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她也就变成了我。
走过一个由“懵懂”到“清醒”的历程,我十分渴望以“重生”的姿态开启自己未来的人生,也就是以当下的自己为起点,然后从这个起点全力奔往往某个方向。那个方向已经大致确定好了,但未来终究怎样,在它变成“现在”之前,谁也不敢过于肯定,所以只好小心翼翼地走着。
有段时间很是纠结于“教育”的意义。我是个典型的被放养长大的孩子,父母没有刻意教过我什么,在学校也是每天浑噩度日,每天看着眼前,开心时笑,悲伤时哭,不曾深思过什么。或许正是这份近乎孩子气的纯粹使我在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时候,更容易触碰到本质性的东西,尽管从“懵懂无知”到认清“生命的本质”其实也花了不少的力气。但这条路也让我看到了我国教育的局限性。
和室友闲聊,聊起我们这代人的家庭教育。我俩都是被家里放养长大的孩子,于是觉得上一辈的教育方式有说不完的槽点。不论是我和她还是其他许多和我们一样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应该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一代代,都在这样的“放养”政策下成长起来,然后到我们这一代,有了更便利地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我们一步步从小学走到大学,在学校教育的熏陶下,生长出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的能力。然而,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真的值得全身心地依赖吗?
大概不少人都有过那样的经历:身处在“地狱”般的高中时,总是期待着老师口中“天堂”般的大学;而真正进入大学后,在漫无目标的茫然无措中,反而不由自主地对那段曾以为身处地狱的时光怀念了起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好多人,人生的前十八年似乎主要就是为了那一场全国性的考试而活;几乎没有提过,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永无止境的学习任务和考试,也使我们无暇去思考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进入大学校门后,最阴魂不散的情绪是迷茫。
大二的某天开始写作。我对文学的关注起于小说,最想写的也是小说。可写小说归根结底是一种表达,当我认真思考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时,再度陷入了迷茫。于是我把写作当成了梳理思绪和抒发感情的主要方式,一步步向散文靠近。这两年,仿佛要弥补过去近二十年的无知与懵懂,我读了很多书,也进行了许多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忽然掉进了某个探不到底的思想漩涡,一颗心悬在半空,惶惶不安。
思考是件很危险的事。它有可能在某个瞬间颠覆你原有的认知,而让你无所适从。
书读多了,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世界之大。我所谓的世界之大,既不是以土地面积为表现形式的广阔,也不是以人口为表现形式的多,而是思想的丰富多彩。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面;而同一件事物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每个人,都能直观地感受这世界;每个人,都可以自成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的可能。但每个人,又都存在着自己难以突破的思想局限。
世界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就是那个样子。但它太大,太广阔,而人太渺小了;它的历史太长,太深厚,而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世界倒映在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内心世界,带着对外界的认知。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又反过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前方的路该怎么走。但到底怎样做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在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难说。……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怀疑起一切来,而这“一切”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育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会被灌输各种各样的认知、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不说多了,就是某门学问里,都会有各种错综复杂的观点和看法。但教育碍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传授某些知识的时候会带有某些不甚客观的倾向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以我目前的学力还没有办法说清楚。但当我意识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便开始了对教育的怀疑。然后,在这尚不成体系的思想里,我猛然失去了判断一切的依凭。何为是?何为非?说不清楚,脑中恍恍惚惚,犹在梦中。
这类较为抽象的思考总在脑中不断穿梭着,有时似乎理清了一些什么,有时又觉得某些东西忽然碰到一起,在脑子里打起结来。很难受,但不思考这些会更难受,那样,自己一颗心仿佛就会一直悬在空中似的。但回家之后,那些翻涌而来的回忆,让这一切都暂停下来了;在某个瞬间,我觉得自己忽然变回了曾经的那个浑噩度日、思想简单的小丫头。觉得自己很笨,又懒,却又不由自主得期待着,以后要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回学校之后,依旧过着每天满脑子抽象思维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在这种醉生梦死中,不小心对某款游戏上了瘾,又疯狂地各种刷动漫。一直紧绷的心弦总算稍微松了些,可心底又不住地涌起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内疚。日子依旧过得有些煎熬。终于,在熬夜刷完某部动漫之后,顿悟了些什么。
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数万年历史,积累起来的经验、观念一类的东西早已不可胜数。这些东西记录着前人走过的路,为我们认识所处的世界也好,我们自己也好,都提供了许许多多可供借鉴的见解;它们的存在,丛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个人甚至人类的发展而言,确实是一种捷径。但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有些东西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人的成长总需要很多切身的经历,才能更好地体会什么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更好地懂得什么是人生。
有人说,人是依靠记忆而活着的生物。若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被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大概就是记忆与包裹着这些记忆的思维性的东西吧。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宛如白纸般纯净,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们都会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每走一步所经历的东西,都会在我们生命的卷轴上刻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而这些痕迹,便是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理由。所有外在的思想观念一类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助力,但是,真正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应该是自己。
期末将至,我的大三,不,我大学的前三年时光也即将告罄。对我而言,这是多彩而鲜活的三年。我曾以为这三年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但低头看看,我依旧是那个又笨又固执,老实巴交,渴望与人亲近,又害怕与人亲近,或者说不擅和人打交道的女孩。那这些年读的书,苦苦行进的思索就毫无意义了吗?我曾这样想过。但最终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所有的一切,带给我的成长,是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更为深入的认识。这些认识使我更加清楚以后的路,当站在那一个个岔路口前时,该怎样作出选择。
时光一分一秒不断前行着。所谓人生,不就是在不断前进的时光中不停地作出各种选择并决定的过程么?而所谓自己,不就是在人生中不断因各种遭遇而产生各种各样变化之后的状态么?回顾过去,我找到了现在的自己,而未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