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你家孩子开始学画画了吗”“幼儿园是哪里读,一定要找个好一点的啊,最好是双语的”“小孩子的学习习惯是要从小就培养的哦,你现在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关注了”……
我承认这些都是好意的询问和建议。可是,当我看到三周岁半还不到一点的儿子,天真烂漫地玩着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游戏,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婉转地谢绝这种关心。
都说竞争要赢在起跑线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前一阵子,看到上海的同学们发的幼升小奇葩的入学考试后,深深的觉得要是咱在魔都的话,那我小时候苦逼学的奥数那算是有用武之地了,大不了再温习一下也能重新捡起来吧。可是,咱们在十八线小城市,入学还不用如此厮杀,虽然整体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虽然教育竞争没那么激烈,可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在小城也有小城的模式,千方百计想让孩子接轨大城市的教育,有的周末送出去大城市学艺术,有的直接就是找了一线城市的学校就读。
可是我总是对这样的做法不甚赞同。尤其是对那些五六岁的孩子,逼着上各种兴趣班,钢琴画画围棋等等涉猎广泛。当然,如果孩子自己乐意学,想学,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一个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必须处于各种规则模式中。自从正式就读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反正就跟各种必须做什么和一定不能做什么联系起来。
“进学校一定要穿校服哦,不然罚操场跑五圈。”
“每天必须要听写英文单词。”
“上班的时候专心听讲,不能看课外书,更不能交头接耳。”
“会考的每门课必须合格。”
“读书的时候不能淡恋爱。”
“作为刚进单位的新人,必须积极向上,少抱怨,多干活。”
“今年给我把女朋友带回家,三十了还没对象是什么意思。”
“你们结婚两年了,怎么还不要小孩,人家跟你一样大的小孩都读幼儿园了。”
“三十五岁前要把二胎计划完成啊,年纪越大身体越吃不消。”
……
这些一般人看来正常无比的规则导向,还不包括人生下半场的,真的不在侵占我们的生活模式,使生活变得刻板而循规蹈矩。
这样模式影响下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另一个翻版。换句话说,你越希望孩子怎么发展,给他的建议越多,最后会发现,他又活成你自己的碌碌无为,成为多年后的另一个你。
所以,适当放养孩子,并不意味着要纵容,而是让他的心性不要过早地被条条框框所约束,从而扼杀了自我萌芽,自我创新的动力。
就像五岁之前,我并不想让孩子学习任何我们想灌输给他的知识教育和特长爱好,除非他自己想学。也不想刻意安排什么好的学校,只要随大流不脱节就好。
毕竟,童年时光那么短暂,以后就不得不被圈养了,抓紧时间没有负担地野野吧,也愿你的心性在放养中恣意生长,无所畏惧!
对的,孩子,就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