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小学三年级写的第一篇文章。命题作文竞赛中我获了零分,课堂上面老师还把它拿到讲台上公告。年幼的自己,看着鲜红的零分,内心有点不知所措和不安惭愧。后来才知道文章里的故事根本就是自己胡编乱造的离题也有十万八千里。现在想想自己实在是愧有应得。
相比较父亲,我更加坚信自己与母亲更加亲密些。无论如何,我在自己工作孤单的时候最想要找人聊天的便是我的妈妈。从她的青春懵懂的爱情到她一步步成为人妻相夫教子的成长经历与过程。现在听起来,都觉得甚是波折,自己也曾用小说的角度记录下来但不敢公之于大众,毕竟,这份回忆,只属于她,那个年轻过彷徨过的母亲大人。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迷茫多来自于一个人的无知和物质的匮乏,特别像母亲和父亲,虽然年轻时候的三观都有点类似:比如爱情胜于面包。可是随着自己长大,却觉得很现实,你需要有物质保障,才能充分地享受其它方面的自由。即使很多方面你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是现实就是你真的要拼命地付出,才能不枉此生。
再到后来,我满怀这热血走进了社会这个大圈子,看了很多张不同的面孔终于明白:没有现世安稳,真正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年底准备换工作,从上海回到合肥,我拖着颤抖的嗓音,轻轻松松的行李,内心却又一个个缺口在撕咬我。那是我不知道第二次向父母借钱。我毕业时候建立的原则也终于被我打破了两次,在我的间歇性不懂事和人间疾苦下。其实每次拨通电话都有这样的声音,后来发现这只是他们的关心,习惯的关心 不求回报的关心。到这里,父母的角色似乎在尽力演绎着,好了,到我这里应该终结了吧。
到后来,也许我的世界会有所改变。可是看清事实后就觉得改变其实很难。在于枷锁,自己跳不出来的枷锁。我和爸妈像个三棵树,自然,纯真地拥抱在一起。和这个世界仿佛有点格格不入,但又有它自己的力量,足以抵触流言蜚语,也许这就是家和爱的伟大。
我爱自己的母亲,爱她温柔。
小的时候,村里孩子贪玩去田里偷西瓜回家后被妈妈暴打。可是我回去的时候,妈妈却深觉无关紧要。反倒问起了瓜甜不甜,当时我很惊讶地看着她。她最凶的一次是拿着扫帚把我往家里赶,害我经常夜里做噩梦。我也不解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做,或许她内心深处还是个孩子。
我爱自己的母亲,爱她孤勇。
妈妈告诉我她一个人半夜骑电瓶去村头送电的事情,当时是很害怕的,可是就是年轻无知就知道往前冲。她一个人抱着被牛角伤着的弟弟赶去医院的时候,自己的速度后来回忆起来也是惊人的。
事隔经年,我渐渐亏欠了自己的父母。内心也由原来的感谢变成了今日的我好她就好,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家人的责任的承担。所以自己要特别优秀,不止是口上说说的,也应该是深在骨子里。把以前的苦楚化为追梦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