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我想回老家,可是老家就好么?交通不便,物质不丰富,失去了收入来源,许多需要用钱的活动便无法展开,想来也受限极大,过得并不舒服。
假设一切都回到原始的状态,我需要自己种粮食,种菜,挑水,我还需要自己打造锅具,出门也只能靠腿,远的地方要跋涉数个月,这种原始生活并不舒服,每天都要操心一日三餐有没有的吃,每天都生活在寻找下一餐食物的过程中。我显然不想过这种生活。
后来我有个邻居,他擅长种粮食,答应给我固定地提供食物,作为交换,我要每天种蔬菜给他吃。在我看来,我现在不缺主食了,但必须每天种菜打理菜。我当然不想这样每天都必须做点什么,可是我不得不去做,因为不做就没有主食吃。我仔细想想,我擅长种菜,不擅长种庄稼,我还是种菜比较舒服一点,用菜交换主食,其实是划算的。
后来这种交换就变成了用自己能提供的物资和服务交换钱,再用钱交换别的我需要的物资和服务。所以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交换基础上的。你不工作,等于你不提供别人任何物资和服务,自然你就没有资格享受别人提供的物资和服务,如此一来,上班是理所应当的,不上班也需要上点别的,做出别的什么贡献,才能换到自己需要的物资和服务。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我能不能获得很多的钱,可以让我接下来的时间里都不需要再劳动就能换得我需要的物资和服务。而获得很多的钱,就意味着我必须提供一些很有价值而且很稀有的物资和服务出去,这样才能赚到足够的钱。
假如我擅长烧菜,我可以做厨师,给别人提供做好的菜肴赚钱。但是想赚大钱还是难,毕竟人们只需要吃一日三餐,而我一日三餐也只能做出那有限的几道菜,所以我的产出是有限的。想赚更多的钱,只能提高单价,我必须把菜做得更好吃,更别出心裁,更高级,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花高价去买我的菜。或者我做一些火锅或者预制菜,拆开包装放锅里,8分钟就能出一餐,那么我就能卖得更多,更赚钱。
因此,赚钱的本质就是面向人,提供物资或者服务,而如果要赚大钱,那么要么量大,要么价高。而不管是量大还是价高,市场是必须的,只有有人找你买,你才能交换出去自己的物资和服务。所以要尽可能地推广让人们都知道你有这个物资和服务,才回去找你。那么事情就变成了,我有一个物资和服务,如何让最多的人知道并来消费。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得有一个可以给别人提供的东西,然后我们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东西卖出很多钱,也许就不需要上班了,上班也是交换我自己的东西,但可能并没那么值钱。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别想我们有什么,而想别人需要什么,如果我们发现了需求,便可以自己去制造这个东西,一样可以卖出去。没有需求可以创造和培养需求,就好像培养人们看小说的习惯,刷视频的习惯,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