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天,我决定控制自己情绪,像对待朋友同事那样和言细语地对待孩子的第一天。
今天桐桐哭闹了好几次,倒不是很剧烈的哭闹,与平时差不多。爷爷说,桐桐平时和他在一块时,从不哭,爷爷认为是我太娇惯孩子了。这个现象我也解释不了,我只觉得孩子需要我,我就尽量满足他吧,他要的无非就是“妈妈抱一下,让宝宝来,妈妈等等宝宝,妈妈不要走,宝宝也去”来来去去就是这几句。午睡起床时,又是这样,我要去拿衣服给他换,还要上厕所,他隔着纱窗门边哭边说:“妈妈,不要走,不要走。”这应该是我今天语气最不好的一次,不过已经比平时好太多了。晚上坐毯子上尿尿,我一句话没说,也没表现出不耐烦,给他换裤子,擦尿,然后问他愿不愿意自己穿上裤子。
这一系列告诫,走过这一天,我也思考出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我已经不能再一味迁就和牺牲自己了,之前我想跑步想写书法就连简单的每晚想静下来看看书,都因为孩子需要我和他一起而放弃。今晚我就试了试,我看书,孩子玩玩具或翻书或听故事或爬来爬去,总之我不过度关注他。不一会儿他挤到我面前来,我说:“桐桐,你打扰我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你自己决定。”看的出他很不习惯,可见平时我对他的干涉太多,以致他不会作选择,不会自己拿主意。我还决定在他哭闹时,不论是什么原因,我都要蹲下来,抱抱他,可以说“妈妈爱你”,或者不说话只是抱抱他。
今天爸爸又凶了桐桐,其实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桐桐表现的一点儿也不怕,还大事地回了爸爸一句,我没太听清,不确定是不是“滚”那个字。他的反应我已经不奇怪了,我知道这全是从大人那模仿来的,虽然我已经多次与桐桐爸爸沟通,想通过暴力训斥来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服,那是不可能的,那是畏惧,也只是暂时的,等你离开或是等他长大,恶果就来了。我蹲下来对孩子说:“不能这样,什么事都好好说。”我技穷,我知道这样没用,我该怎么做?
书上说父母都说爱孩子,其实是有时候猛爱,有时候不爱。例如打骂孩子时就不是爱,可是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打是亲骂是爱”,人生太苦难了。再比如,对孩子教育方面我愿意找书看,了解最新的早教育儿法,而孩子爸爸却不认同,他说书上的与现实情况是不同的,是逗你玩的理论。我让他别再一边让桐桐看电视一边给他喂饭,但真像有强迫症一样,非要这么做。明明你并不了解这些育儿理念,明明从没见过“猪”这种生物,为什么就能肯定猪肉不好吃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随处可见。
午饭时,爸爸又在强迫喂汤,桐桐看着电视敷衍地喝了一口,爸爸再喂时,他手一推,洒了一地,换了平时又是一顿训斥。我把孩子拉到里屋,我说:“如果你不想吃了,可以说不吃了。”不过我知道,这不能怪孩子,你一边拿着电视来吸引他,一边又拿着饭来干扰他,到底是要他好好看电视还是好好吃饭,到底是要让他专注还是要他分心?明明是大人不懂,汤洒了,孩子却要遭训斥。我要求他说出来,可是可能他的年龄,也就是他的心智发展还没有到达可以完全地说出来的时候,这一点,大人也不懂,孩子只能哭,用哭来表达他的情绪也是用哭来说,“爸爸你打扰我了,你压迫我了。”
最后,我想说不论是哪种理论观点,都不要断章取义,看了蒙氏说不能打骂孩子就盲目给予爱,看了钱教授说不能给孩子让步,就觉得还是得打。我想再没完全读懂这些理论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系统之前,还是不要盲目说谁对谁错。我喜欢拆书帮的拆书法,同样适用于读育儿书,我在现实中遇上各种育儿难题,所以我得写下来,读书不写书评,那等于没读,不是吗?